作家李尚龙在《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一书中写道:“在大城市搞废一个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给他个小房间和一根网线,如果再给个外卖电话,好了,这人就废了。”
所以才有人说:人脑可以比喻成CPU。专注的思考和创造性活动,在大量消耗算力的同时,也会让CPU保持一个高效的运作状态。
我想大概如此。当一个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同一项无挑战性的工作时,必然会让生命陷入一个低效状态。这样的低效能状态下,日积月累,必然会积累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甚至丧失向上的动力,进入疲劳濒死状态。
有闲确实很舒服,想坐就坐,想躺就躺,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自己越不动,就越不想动了。
可这样的闲,时间长了,却往往会使人更加焦虑和迷茫,那种累会渗透在身体和心灵,游走于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所以人闲则容易百病缠身。
在生命的黄金时期,满足于让自己过得舒服的人,其实却是在透支自己未来的人生福利。生活是公平的,那些在生命中该折腾的时候不遗余力折腾,奋勇前进的人,人生将越走越顺。
所以,选择闲着无所事事,还是不断折腾。而积极应对挑战,去找一些渲泄的出口,让自己的身体活起来,心亮起来,脑子动起来,才能抛开这些坏情绪。
公元1074年,苏轼调任密州。
赴任途中,他想到自己这一生奔波劳苦,处境困顿,心中不免烦闷,挥笔写下: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但这也只是一瞬的想法,很快他就释然,决定接受现状,于是笔锋一转: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未来的无常很多,不必过于焦虑,不如着眼当下,享受这难得的清闲。
忙有忙的烦恼,闲有闲的坦然,“生命在于运动”,凡事都不必极端,劳逸结合,才能构成人生的完整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