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作者: 黄震 | 来源:发表于2019-06-24 12:42 被阅读0次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学为我用。知识内化。不浮躁,不盲求。不是狂妄,而是知道求学的本质和目的】

    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的经典著作遭到毁灭性打击。到汉朝时,儒生们根据过去的记忆,用当时流行的隶书将儒家六经整理出来,以供人们学习。这种经书被称为“今文经书”。后来,全国各地陆续找到了一些古代儒家经书,都是用古籀文书写的,这种经书被称为”古文经书”。人们将“今文经书”和“古文经书”一对照,不禁大吃一惊:两者的不少字词有差别,有些地方甚至含意截然不同。到底谁是真品、谁是膺品?这就出现了意见冲突,有的学者主张以“今文”为准,有的学者主张以“古文”为准,双方争执了几百年,仍未扯清楚。

    事实上,无论今文经还是古文经,其真实性都难免让人生疑。而且还存在文字理解的问题,对同一个字,有的人认为是这个意思,有的人认为是那个意思,争来争去,越争越有意思。这就给后学者留下了一道老大难题:古代圣人们到底说了什么?

    为了弄清真相,很多人穷尽毕生精力,对古代经书进行注解,还由此产生了一门很专业的学问:训诂学。事实上,无论哪个学习儒家经典的人,都必然来一点“训怙”,要不然,怎么理解经书上的话呢?有的人“皓首穷一经”,完全钻到经书里去了。其实儒家六经字数都很少,半天功夫就能读完一本,哪用得着花一生精力去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某个字、某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的迷途中。

    当大家都以理解经文真实含意为目标、以注解经文为能事、以偶有所获而沾沾自喜的时候,陆九渊却说出了这句石破天惊的话:“六经皆我注脚。”这种罕见的大气魄,在中国思想家中,独一无二。陆九渊一生授徒无数,却没有留下专著。有人曾劝他写书,他再次重申了自己的主张:“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含意有二:

    第一,以心求道,而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学者的任务是探明天地人生之道,并用之于实践,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即使将六经背得滚得烂熟,却不能明道,不能行道,跟没有学习毫无二致。为此,陆九渊还提出了一个口号:“一意实学,不事空言。”

    有人会问:学习六经不就是为了明道吗?陆九渊显然不同意这个观点。事实上,人们学习、理解、运用、迷信六经,是基于一个假设:六经之旨即是道。但实际上,六经某些观点也许总结出了部分社会与人生规律,某些观点却偏离了社会与人生规律。这就是说,创作六经的人未必真正明道,六经的观点也不等于道。那么,通过学习六经而明道,不是缘木求鱼吗?

    按陆九渊的观点,一个想明道的人,应该“发明本心”,用心去体悟道的本原,而不能寄希望于六经。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崇古非今”,老是觉得古人比现代人聪明,古人的东西总是好的,是牢不可破的经典。陆九渊敢于怀疑、看轻六经,在当时可以说是通天彻地的觉醒。

    第二,借助六经,为自己服务。陆九渊虽然看轻六经,但并不完全否定六经的价值。他的“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把六经当作明道的工具。用现代话来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陆九渊是一个作风严谨的儒学大师,他说“六经皆我注脚”,绝非故作惊人之语而哗众取宠,更不是“恶搞”经典。他为人谦和恬淡,“不求声名,不较胜负,不恃才智,不矜功能”。他看轻六经的地位,体现的是一种一心求道的治学态度。他曾经说:“某少而慕古,长欲穷原,不与世俗背驰而非,必将与圣贤同归而止。忘己意之弗及,引重任以自强,谓先哲同是人,而往训岂欺我,穷则与山林之士约《六经》之旨,使孔孟之言复闻于学者;达则与庙堂群公还五服之地,使尧舜之化纯,被于斯民。”由这段话,我们可看到他的人生志向。

    “六经皆我注脚”这句话,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身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就会遇到一件很麻烦的事:必须被动地学习老师、政府认为很好的学问。不可否定,任何学问都是有价值的,但它对于我的价值仅仅在于我喜欢它,或者我能用它为我的人生目标服务。如果我不喜欢它,又无法利用它带来好处,它对我来说就是毫无价值的。如果具备了这种理念,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高级学问的光环所迷惑,就能在任何知识、学问面前反客为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vn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