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作于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期间。1082年的秋天和冬天,苏轼和朋友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篇附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这篇文章之所以有名,不仅因为作者得名气大,更重要的是构思精巧寓意深刻。文章一共五段,第一段写几位文人夜游赤壁,在月色下饮酒赋诗的情景,接着写大家喝酒喝得差不多了开始放声歌唱,还有人拿出洞箫吹了一段很悠扬的曲子,第三和第四段是文章的重点,写苏轼和吹箫者之间的对话。吹箫者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以及曹操当年志得意满,对酒当歌的情景,因而感叹生命的短暂。苏轼听了吹箫者的感叹,发表了一番精彩的言论。他与明月江水作对比,揭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他对客人说,你也知道水与月的道理吧,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尽,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变化,终究没有增减。如果从哪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如果从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假如我们不是所有的东西,哪怕是一丝一毫,我们也不能取用。表现了苏轼虽然身处逆境却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最后一段写吹箫者听了苏轼的话,转悲为喜,继续开怀畅饮。
全文读完,我深深地陶醉在苏东坡先生的文字和他的精彩言论中,久久不愿归来。最喜欢的,还是他那段富有哲理的关于人生与天地的变与不变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