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
考研成绩出来了,有人欢笑有人忧。我的研究生是保送的,很幸运对不对?但是,假如回到当初,我更希望自己能拒绝被保送,努力一次。
回顾整个读书+职业生涯,一点点小聪明+一点点小运气=算是顺风顺水。小学和本科大概是巅峰,算是top student,小升初和中考两次考入十七中、高考考上本科都是无悬念,只是99年开始扩招,当然我是过了省线的,即使不扩招也能过本科线,但总归那年起本科生的数量增了、质量降了。
我对自己要求不高,不追求名校,所以报志愿时提前志愿填的青岛大学英语专业,普通志愿填的苏州大学中文专业。当时还傻乎乎地问班主任报苏大是不是合适,班主任说,你会先被青大录取的,不用想苏大的事儿了。就这样稀里糊涂无悬念进了青大英语专业,本科同学里,我的高考成绩是省内考生中的第四名。
当时的录取通知书是寄到十七中的,外语类和军校提前录取,学校收到的第一批录取通知书只有四份。去取录取通知书时遇见我的同学,他报的军校。若干年后才觉得,当初自己也可以考虑军校的呀,毕竟全班60几个人,体检全部合格的很少,我就是其中之一。那个同学现在已经从部队退休,每个月领着退休金,自己找了家公司做跟之前在部队差不多的技术活儿。如果我也能退下来,也许会去支教、去旅行。
本科四年玩着也总是班里前两名,大三时想考研,考北京大学的传播学,考不上就申请英国的研究生。暑假上了政治辅导班,开学没多久,一个同学告诉我,外语学院有一个保送名额,条件挺高的。后来我才知道,她原本想通过家里的关系让自己获得这个名额,无奈保送对成绩有硬性要求,她不符合,才送了这人情给我。
当时的我太贪图安逸,几乎没考虑就开始准备材料,申请了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山大和我相看两厌,我不想去济南,是父母命难违才申请的,幸好人家觉得青大级别不符合申请要求。华师、华理和上大都通知我去参加面试或笔试,华理和上大的考试都轻松通过,无奈华师的考试时间在青大规定的保送工作截止时间之后,只能放弃华师,选择华理。最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儿是选取了最心仪的导师。专业还是英语,方向叫跨文化交际学,总归跟我想学的传播学接近,或许仍然有机会实现我的理想之一——战地记者。
读研的两年半大概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真的是有闲有钱。毕业前先是考公务员失败,然后为了北京户口去了一家部委出版社。
考公报的那个单位,想要取得报考资格都很难,家人帮我打了招呼之后我才有了报考资格。无奈自己不争气,成绩很烂。现在想想,假如当初重视这件事儿,好好准备,好好发挥,那么现在从事的工作应该也是我的梦想之一吧——外交人员。
就算两个梦想此生都无法实现,到出版社之后也是努力的。举个例子:2006年工作,2008年就被评为集团的优秀共产党员。什么概念?相当于省部级荣誉,其他单位的优秀党员都是带头研究火箭、卫星的那些,每年整个出版社就一个名额。
后来,社长让书记不止一次找我谈话,意思是让我自己带一个部门,而我每次都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再后来,我去集团总部某部门帮忙,给对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其实,假如之前接受了社领导的安排,有了职位,然后再在集团总部表现出色,就能留在总部,总部的待遇和出版社天壤之别。我又一次没抓住机会。
再后来,就回了青岛。其实每个人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取舍。回来这几年得到的是一家三人健康齐整,失去了福利分房的机会,但我丝毫不后悔。
回想起来,如果整个人生轨迹做个调整,当初在北京读本科,在国外读研究生,然后回上海工作,会不会更合适?
然而,没有如果。也许现在已经是很好的安排,毕竟在上海读书和在北京工作的经历已经给了我很多无法描述的收获。并且,这些年每年都可以去几次远方,看看这个世界,也挺好。
至于当初为何选择英语专业,为何选择做编辑,也许因为一是不讨厌,二是不费力。喜欢太难,所以不讨厌就是我的标准。不想让工作占据太多时间和精力,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希望好好享受生活。
真实的轨迹和如果的轨迹就是这样。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平衡点,继续认认真真、开开心心、安安然然地混日子吧。
轨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