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术理论介绍 ——形象互动理论的一些概念

学术理论介绍 ——形象互动理论的一些概念

作者: 理想主义文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3-18 20:12 被阅读0次


    1991年,三十岁,我从中科院力学所回到广州,心血来潮,希望向设计院的年轻同事介绍一系列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的理论,自告奋勇主编了四航院青年刊物《扬帆》1992年1、2期合订本,发表了多篇文章。今天特意从档案室找出来当年纸质刊物,用OCR重新识别、编制为电子版本。下面是最有趣味的一篇。

    形象互动理论的一些概念

        陈有文,发表在《扬帆》1992年1、2期合订本

    一.几个概念

    形象互动论是当今社会学四大理论之一,它所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其置身其中的人际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这里并不打算介绍整个理论框架,而仅仅介绍几个常用到概念,并试图通过介绍这些概念对个人的境况进行适当的描述。

    A.角色、角色扮演与角色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意或无意地扮演着某个角色,当一位男士回到家里面对着自己的孩子时,他就进入了“父亲”的角色。他得作出一副很慈祥、亲切的样子,故意带着一张充满尊严的面孔;他得摆出一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样子,他试图使他的孩子产生这样一种印象:他是一切事情的正确判别者,他是生活的典范。为此,他得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让自己干那些有背于“父亲”形象的事情。他须接受他人、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具体规范化要求,满足他人、杜会对该角色的期望。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能扮演起不同的角色,这种能力就称之为“角色扮演”。但人对自己在某种场合所扮演的角色并不一定很满意,因而不能对角色百分之百的投入,故表现出一种行为上与角色要求的距离感,称为“角色距离”。一个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不满意的人会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对其工作的轻视,并以这种距离感来表现自己的不满。

    B.前台、后台与情境定义

    当一个人扮演起某一角色时,他就进入了为该角色设计的“前台”,他根据什么来发展其剧情的呢?角色是与情境相联系的,他对情境的理解决定了他对下一步剧情的安排。在舞会,一位男士与一位小姐目光相遇的刹那,是传情、好奇、或其它,需要情境中的他(或她)去理解、定义,即“情景定义”。这种理解也可能是误解,但不管是不是误解,它都作为他(或她)对情境的认知而影响着他与她的互动剧情发展过程。当一个人离开为他所扮演的角色设置的舞台(即前台)时,他就不再扮演该角色,这时他回到了“后台”。

    当一个人到单位上班时,他就到了“前台”,他须表现得与他在单位的身份相符。他不能把家里的行为方式延伸到工作单位。下班回到家里,他又回到“后台”,他不再受在单位身份的约束,他可以和妻子为一点小事而大吵大闹。当有人来访时,他们又马上停止争吵,装出一副笑脸。于是,“后台”又变成“前台”,他们又扮演起一个新的角色:一个愉快欢乐的家庭组合。

    “前台”和“后台”是相对角色而言的概念。

    C.印象管理

    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以某种表现方式在别人心里产生某种印象,并通过观察他人对自己表现所作出的回应去设想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产生如自己希望的那种印象,因而他会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期造成这一印象,这就是“印象管理”。

    当你走进市场和贩子打交道时,贩子会以各种方式以求在你心中实现这样一种象:他是诚实的、公平的。而你呢,即使已对价格满意也想装出犹疑不决的样子,试图在贩子心里产生一种你还有待说服的印象以求进一步压价。

    二.个人的境况

    从上述的概念介绍可以看出,形象互动论把人生看作是一系列表演过程,如果人生真的是这样,真的象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的人都是演员,那么“自我”又是什么呢?形象互动论认为,“自我”是一个我与他人的往返过程,“自我”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我猜想的,我在别人心中的形象;(2)我猜想的,别人对我的评价;(3)由此而引起的我对自身的感觉。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意或无意地扮演着某种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期望扮演的角色,或者都期望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角色。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培养我们成长的文化环境对我们的塑造所致。文化传播媒以文字声音、影象等形式富有感情色彩地向我们推荐着许许多多的动人情景、情节,我们就在这种社会示范教育中一步一步地从幼年长至成年。回想我们生历程中呈现的每个理想,就很容易明白理想的含义,理想往往是情境追求的表达方式。

    当一个中学生说他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时,在他的脑海里呈现的是许多关于伟大科学家神话般的传奇故事,他向往着那种灵机一动就让整个人类文明境况发生深刻巨变的剧情。这种剧情来自教育家和科普作家绘声绘色的描述,它已拷贝到那位中学生的脑海里,成为他自身文化特质的一部分。

    由于这种文化教育,人们常常怀着一种对戏剧感的追求去面对日常生活,人们常想象自己由于某些突然降临的偶然而扮演起某一生活的角色。有时,我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一个天使。有时,我们又希望自己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力量感、能肩负起时代使命的人。我们常常被自己想象的情境所激动、所勉励;在那些激励着人类的精神力量背后,是一幅幅被人们精心设想出来的情境追求,它对生活具有恒久的意义。

    由此可以设想,“真实地生活”、“做你自己”的含义无非就是扮演那些能让你全身心投入的角色;因为那代表着你的意愿,因而当你进入其中会是舒畅的,它代表着你对生活的解释。为什么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让人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好象此时自己才是真实的,其实这是由于独处的时候人能够离开所有的角色压力,能够较御底地回到自己的后台,因而能够尽情地想自己愿意想的一切,能够静心地回味、反思自己在各种情境中的互动过程。

    形象互动理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交往进行了很细致的描述,这种描述很好地对应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行为表现背后的种种含义、意义,但它并没有解释人们日常行为中包含着的信念、信仰等价值观念问题,因而我们不可能从中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对上述问题的讨论须放在更宽泛的文化范畴内才能够获得较全面的理解。

    推荐阅读:《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欧文. 戈夫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术理论介绍 ——形象互动理论的一些概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ab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