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 11 月读书笔记之三: 显微镜下的成都

2020 11 月读书笔记之三: 显微镜下的成都

作者: fliky | 来源:发表于2020-11-30 08:30 被阅读0次

      王笛,出生于四川成都,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历史学家。王笛老师有一系列关于成都,四川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的著作。全书以四川地区四个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街头、茶馆、袍哥、麻将作为具体个案,将目光投注在小贩、茶客、堂倌、瓮子匠、 普通市民等小人物的身上。

      1. 成都的茶馆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在成都的朋友都知道往成都街上一站,街头巷尾全是茶馆。我们平常朋友见个面聊聊天,也会去茶馆。成都究竟有多少茶馆呢?据史料记载,清末时期,成都的街巷有667条,茶馆就有454家。在成都,闹市有茶楼,巷口有茶摊,酒家有茶厅,公园有茶座,可以说处处有茶馆。有人甚至说,一个成都人的一生,十分之一都在“坐茶馆”。在王笛看来,成都茶馆文化形成的核心原因,是因为当地人住得远。

           成都附近农村有个特点,大家都是散落居住的,跟北方的农村很不一样。在华北平原,农民们聚集在村里,土地在村外,要劳作的时候就出村。就像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的那样,村民们蹲在村头吃饭、抽烟或者聊天,日常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但成都平原的农村不是这样。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成都的农民们都不住在村里,而是住在竹林里的农舍中,这里更靠近他们耕作的田地。到了需要买卖东西的时候,或者要见亲戚朋友的时候,他们才会集中到一个叫乡场的地方,有点像我们平时说的赶集。 其实四川其他很多地区也一样,我从小在自贡长大,我的父母,爷爷平常的社交休闲场所也是茶馆。一个农民要想把自家种的菜、养的鸡拿到乡场上卖,只能靠挑担子、推板车或者是背背篼等方式,非常辛苦。等卖完东西,挣到了钱,他们自然就想到街上的茶馆喝口热茶,歇歇脚。而且,因为住得远,平日里大家很少联系,来到乡场,他们自然会想见见朋友、聊聊天。歇脚的茶馆,正好是这样一个社交的场所。对成都人来说,茶馆不仅提供休息和娱乐,还提供生活服务,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设施。

          今天的成都人,虽然住得也不远了,更不用到茶馆洗脸,但是依然热爱茶馆。根据成都市政府2018年底公布的数据,成都茶馆已有近1万家,在数量上稳居全国第一。可以说,茶馆根植在成都的文化基因里。为什么这个文化基因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呢?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日常社交方式。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人去茶馆会友、聊天。

    2. 成都的袍哥文化

            袍哥象征着成都人讲义气、讲规矩的江湖气质。从清朝到民国时期,袍哥是四川地区影响最深入、势力最广泛、人口最众多的民间组织。他们的组织文化和精神气质,也在成都的市民文化和语言特色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落马”,过去是指一个袍哥的成员死了,今天我们用来说某个贪官被处置。再比如说“拉稀摆带”,过去是袍哥内部用来指责某人不负责任,今天在成都方言里是形容这个人不靠谱。

          当时的袍哥势力有多大呢?有人曾经考察过成都当地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当时的一切政治命令、经济税收、罪罚偷盗、法律诉讼和鸦片买卖,都在袍哥的控制之下,假如没有他们的准许,政府任何命令都无法通行。这可不只是在个别地方,而是四川乡村社会的普遍现象。袍哥在四川地区不仅势力很大,威望也很高。成都人有了纠纷,会去茶馆评理,评理就需要找个裁判,这个人一般就是在当地有一定地位的袍哥。

    王笛老师作为成都长大的历史学家,对成都的历史考证和思考值得每个在成都或对成都感兴趣的人关注。

    推荐指数 4.2  颗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 11 月读书笔记之三: 显微镜下的成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ak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