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一见钟情。
因为闺蜜一句“1月2日一起去看夏洛克电影”(等我补完剧才发现这是未经证实的假消息),我花了两天(准确的说是两个下午加一个晚上),赶在2016到来之前补完了这部被无数次安利过的剧——《Sherlock》
几年前开始陆陆续续被身边腐女们尖叫推荐神探夏洛克,可能是自己坚定地选择不腐,所以一抵制就到了一星期前。然而有些缘分是躲不过的,就像我当初抵制哈利波特(还特意用波西杰克逊来遮住自己的视线),还不是在几年之后第一部电影看了不到一半就彻底沦陷。
我同样相信,所有的抵制都不是偶然,而是为了将来某个更好时刻的相遇。
电影定档1月4日,而我1月3日从重庆返回武汉,约定的电影没看成;我本来想煽情一下“为了跟你看这部电影特地去补课了完整的前三季云云”,也没派上用场。但就是这么阴差阳错,让我一下次闯入卷福的世界。
总觉得每阅读一个新的系列,哈利波特、波西杰克逊,分歧者,再到神探夏洛克,都有一种在浩瀚宇宙中发现新的小行星的感觉(就像小王子从自己的星球出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尤其从2015年开始接触的系列——分歧者、三体、饥饿游戏,都是神奇的三部曲。其他的,哈利波特是7本,波西杰克逊(第一系列)是5本,可见3、5、7都是很魔性的数字。
我把这种密集型吸收的时光称为“野蛮生长”。
可能因为自己急性子,受不了一点一点追剧的煎熬,所以潜意识里想攒着完结了一口气看完——所以神奇的是Percy Jackson如此、Harry Potter如此,Sherlock Holmes同样如此。
我甚至很享受这种像坐上火箭一样的火速成长,就如同我钟爱的Amazing Race一样极速前进。谢丽尔在《向前一步》中是这么说的——
“如果有人邀请你上一艘火箭,你不要问上去之后坐哪儿,你只要上去就可以了。”
这也是学习曲线上必不可少的一关,我称之为入门期。过去一年里我一直在各种不停地入门,iOS开发用了半年,心理咨询师用了三个月,玛雅历是三天,新近的夏洛克则是两天。
与入门期相对的就是平台期,或者是爬坡期;这也是我接下来一年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如何能长期的保持入门期的热情和频率。前者像是武力攻破城门用暴力征服一座城池,后者像是感化臣民让人心彻底顺服。
下定决心开始做一件事很难,坚持100天成为习惯,直到更久融入自己则难上加难。
在一个聪明人满街乱窜的年代,稀缺的恰恰不是聪明,而是一心一意,孤注一掷,一条心,一根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