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与行动0211-2021

思考与行动0211-2021

作者: Wfish | 来源:发表于2021-02-11 21:23 被阅读0次

前面三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从系统的视角、关系的视角、结构的视角看家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看待家庭的最后一个视角:发展的视角。

我给你说一个新闻。说有一年春节,腾讯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有52%的年轻人屏蔽了父母的朋友圈。知道自己被子女屏蔽以后,父母的反应大都是“是不是我做得不对”“觉得心里不好受”。

而在调查的结尾,记者也呼吁说“希望两代人能更多沟通”“一起取消屏蔽,让你的父母做你的圈内人”。

你怎么看这条新闻呢?

发展视角

如果用静止的视角,很多人会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父母之间的代沟、沟通的隔阂,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视角背后有一个假设,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越亲密越好。

可是,如果从发展的视角,你就会理解,在这个发展阶段,孩子和父母的疏远不是问题,相反,他们过于亲密才是问题。

这背后有孩子合理的情感需要:独立的需要。正是因为要保护自己的空间,他们才会屏蔽父母的朋友圈。

那到底什么是发展的视角?家庭心理学里有一个理论,叫家庭的生命周期理论。

这个理论是说,就像人要经历幼年、童年、青少年、中年到老年一样,家庭也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家庭成员在心理上做出调整和改变。

如果调整顺利,家庭就能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调整不顺利,那家庭就会卡在那里无法前进,家里的每个人也会因此痛苦。

对于我来说,我在咨询时每见到一个家庭时,都先要理解这个家庭处于哪个阶段,这才能进一步理解他们面临的任务是什么,又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阶段一:年轻人离家

那家庭要经历哪些阶段呢?让我们从家庭建立的源头开始。

首先,是年轻人离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年轻人需要完成心理上与原生家庭的分离。

当然这不是说他们要跟原生家庭断绝关系。但是,在这个阶段,父母要放下对孩子的关注和控制,而孩子也要放下父母,去发展他们自己。

如果他们与原生家庭的关系过于紧密,那他们就很难对家庭以外的异性有兴趣,也很难有信心去建立一段亲密关系,为成家做准备。

现在社会上不结婚或晚结婚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结婚率逐年下降,大龄青年,尤其是女性,经常变成一个社会讨论热点话题。

我觉得,这个现象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被提及。那就是,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因为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往往更加紧密,这让他们的离家变得更困难。

而父母呢,想的不是如何让孩子能够离家,而是增加他们的介入,比如不停劝孩子结婚、张罗孩子相亲。

这些父母不明白,问题并不在于孩子要不要结婚,而在于这些年轻人在结婚之前,需要获得一种主导自己生活的能力。而他们的介入本身,就会变成这些年轻人离家的阻碍。

阶段二:成家

如果两个年轻人幸运地完成了离家的重任,又幸运地遇到了彼此,从恋爱走向了婚姻,他们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成家。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协调的规则。

西方有句谚语,Honeymoon is over,蜜月结束了。意思是说,好事结束了,坏事开始了。

也有更夸张的说法,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这些说法从侧面提示了这个阶段的难题。

一般来说,一对夫妻总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既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又需要建立一种彼此协调的共同规则。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些协调是全方位的,从该什么时候起床、睡觉,到谁来做家务、到谁来管钱、怎么处理和对方原生家庭的关系、怎么度过共同的闲暇时光、怎么过性生活。几乎每一件事,都需要夫妻双方作出协调和改变。

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伴侣就会把这种改变当作心甘情愿地为爱付出。如果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这种改变就会变成强迫和控制的游戏,并一直成为婚姻生活的矛盾。

比如,我曾见过一对年轻的夫妻,两人都很爱旅游,是在旅行的途中认识的。一来二去,最后走到了一起。

在谈到婚姻对彼此的改变时,丈夫说:“我原来是一个浪子,每年到处去旅游,一年挣20万,要花25万。结婚以后呢,把钱都交给妻子管,每个月就给自己留两千块钱零花钱。一下班就回家。”

妻子说:“我原先是一个特别有计划的人。跟我老公在一起,我就不做计划了。因为做了也没用,事到临头他总是要改的。他很随性,我也就跟着变得随遇而安了。”

不过当两人讲起这些改变时,都带着甜蜜的笑意。他们觉得为自己爱的人,付出是值得的。而这种改变,会变成彼此的默契。最终把两个人变成了一体。

我也见过另一对夫妻,情况刚好相反。丈夫以前是做文艺工作,在欧洲留学,秉持着一种特别的自由主义态度。没结婚之前,他经常跟朋友喝酒聊天,也有很多异性朋友。

妻子最开始也是他的崇拜者,可是结婚了以后,妻子就开始变得敏感,希望丈夫能多回家,而丈夫却怎么也不想改变他的生活方式。

丈夫说:“我从来没想改变你,你为什么要改变我?我们就像以前那样生活不好吗?”

我心想,如果一对夫妻结婚了,却没有为彼此做出改变,那这对夫妻在事实上就并没有结婚。因为他们还是单独的个体,而没有变成真正的一对夫妻。

阶段三:养育孩子

真实的婚姻是包含着改变甚至牺牲的。当家庭进入第三个阶段时,这种改变和牺牲就变得更为明显。这就是养育孩子的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在抚养孩子的同时,能够保持夫妻之间的亲密。

这个阶段,夫妻升级成了父母,家庭的重心也转移到了孩子身上。父母需要协调的家庭事务成倍增加。

在这个阶段,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夫妻都开始以孩子为中心,而没有空间去培养对彼此的亲密感。

有的夫妻就会抱怨,说孩子出生之前还有很多事情,比如第一次约会、第一次旅行、准备结婚之类的,可是等孩子出生以后,标志生活的事件就变成了:孩子一岁了、孩子上幼儿园了、孩子上小学了……

如果在上一个阶段,夫妻之间已经培养出了足够的默契,他们就能一起配合,去完成抚养孩子的重任。而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默契,很容易出现新的问题。

婚姻中有个著名的魔咒叫“七年之痒”。据我观察,之所以会出现七年之痒,是因为结婚第七年,孩子刚刚幼年。孩子的出生不仅会增加夫妻抚养孩子的压力,还会挤压夫妻情感交流的空间。

当夫妻感觉不到来自彼此的亲密,而家庭生活又变成了一种琐碎又程式化的任务,夫妻中的一方就容易向外寻求情感寄托,从而出现七年之痒的现象。

而另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夫妻之间没有解决的矛盾越来越深,最后把孩子扯进了矛盾之中。

通过把孩子三角化,形成了不良的家庭结构。我们在上一讲说结构视角时说到,夫妻的一方跟孩子关系紧密,而另一方却好像被排挤在家庭之外。这其实就是家庭在前一个阶段的问题没有解决才导致的。

阶段四:下一代离家

当夫妻形成了不良的家庭结构,这种家庭常常就会在第四个阶段遇到困难。就是年轻人离家的阶段。

只不过第一阶段离家的年轻人这回变成了父母,而下一代的孩子要带着他们自己的使命踏上人生的征途。

为什么不良的家庭结构会造成孩子离家的困难?常常是因为,父母未解决的矛盾,让孩子在这个家庭里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而孩子的离开,常常意味着对家庭的重大冲击。

我曾见过一个毕业好几年的年轻人,他说:“我是一定要回家吃饭的。如果我不回家,那我爸爸通常就不会回家吃饭。我知道他是有意避开妈妈。如果我不在家,他们就没什么话说。”

在这种情况下,他妈妈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到了他身上。而他呢,也对爸爸妈妈有很多的埋怨,觉得爸爸成天不着家,妈妈又把自己当小孩。

我问他:“那你为什么不离开,去找自己的伴侣呢?”

他说:“我能怎么办呢?他们都老了。我能眼睁睁看着妈妈难受,看着这个家过不下去吗?”

就像很多例子一样,通常这些不能离家的年轻人,对原生家庭有一种特别的忠诚。这种忠诚又混杂着对自我、对爱情、对家庭生活的怀疑,最终变成了我们和原生家庭的相爱相杀。

当然,这只是家庭的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还有一些特殊的阶段,比如孩子离家以后的空巢期,以及离婚、丧偶等意外的家庭发展阶段。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想说的是,当你用发展的视角看家庭时,你会发现,家庭的发展有一个特别的情感线索,就是忠诚的转移。

随着家庭的发展,我们需要慢慢从忠诚于自己的父母,进化到忠诚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再到忠诚于我们的配偶和子女。

正如瓜熟蒂落,我们的父母曾带着不舍从我们生活的舞台中央谢幕,我们作为父母,也会从孩子生活的舞台中央谢幕。而生命,就在这种忠诚转移的过程中,不断传承。

到这里,我们看待家庭所用的四个视角就已经全部讲完了。从下节课,我们就戴上这四副眼镜,去看看家庭中具体发生的事情,以及它们的解决方法。

给你留一个思考题。你觉得你的家庭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欢迎留言分享给我。我们下一讲再见。

我的家庭处在第三个阶段:养育孩子。

这个阶段确实有很多问题,两个人把主要精力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再加上老公本身经常出差,所以平时交流的时间就更少了些。再加上对老公的教育理念不认同,所以两个人的矛盾在这两年暴露得很彻底。不过好在我们都在不断调整中,也能及时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大家都不断地围绕着家庭和谐和孩子健康发展去努力。

相关文章

  • 思考与行动0211-2021

    前面三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从系统的视角、关系的视角、结构的视角看家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看待家庭的最后一个视角...

  • 1013

    先知与智者的区别,在于他不但思考,而且把思考变成行动,在行动中思考,用行动来思考。 箴言与隽语的区别,在于它的异乎...

  • 横向领导力笔记-计划修正术(3) - 思行合一

    原因:你把思考和行动分割开了 >> 思考需要靠行动来提供新的数据,行动需要不断依靠新的思考来修改方向。思考与行动分...

  • 思考与行动

    上周四放学,老师告诉我,我家娃在学校大哭了一场!因为他在工作时间,影响对面的同学。老师提醒了他两次,最后一次,老师...

  • 行动与思考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就需要很强的行动力和清晰的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没能把事情做好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了...

  • 思考与行动

    1. 还有什么“世人皆知”的秘密?又,为什么这些“秘密”其实很有效但人们却死活不重视? 2. 生活中还有什么事其实...

  • 思考与行动

    坚持每天留言已经成为每天必做的一项任务, 也是成长任务中很关键的任务。 今天的这一形象类比再次刷新了我对人的...

  • 思考与行动

    特立独行且正确与”自以为是”的区别 特立独行与正确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要想这样,我相信一定听过大多数人的想法,参...

  • 行动与思考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历史以来前所未来有的互连网高速发展的好年代,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基因编辑,区...

  • 行动与思考

    昨天公司董事长又来到昆山工厂,在改善发表会上提起了公司的“行动誓言”,并又重新解读了一下,让我们工作中不要遗忘。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与行动0211-20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br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