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的第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隆重降临。早上雪停了,和孩子匆匆去公园踏雪。
井坪公园,一片银装素裹,分外素静。顺着人们踩开的小路走进去,高高矮矮的树木都落满了雪,一片斑斓。我和孩子专门走没人踩过的地方。一脚踩下去,脚陷在雪里,雪有一鞋深,走了几步,靴子里就灌进了雪,鞋里感觉凉凉的。一晚上的飘舞,就让人举步维艰。只要不停歇,哪怕细微的雪粒,也可以厚过盈尺,将整个世界妆点成它的样子。
低矮的灌木,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像墙一样厚实,有的更矮一点,一晚上枯败的枝条,头顶绽放出朵朵棉絮,开得洁白烂漫。还有的干脆被雪埋了,露出一短截褐色枝条,努力支撑着这劈头盖脸的雪的重压。雪中的灌木,也是千姿百态。
走进一片松树林,灌了一鞋的雪,顾不得冰凉,赶紧拍下这欢喜的美。每一棵松树都伸出他长长短短的臂膀,轻巧的托着雪,那么小心翼翼,生怕一阵风吹来,把他手心轻盈的雪吹跑了。雪把枯黄的松树妆点的圣洁美丽。每一棵松树就像披了一层薄薄的白纱,美的惊心动魄。
那古板的柏树,浑身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雪球,像披了一件珍珠衫,俏丽洋气。我忽然有一个神奇的发现,两排威严整齐的柏树,靠北的那一面都披满了雪,层层叠叠的雪堆叠着,而靠南的这一侧几乎没有雪,我问孩子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太阳照的雪化了。可大中午天灰蒙蒙的,没有太阳。我说是不是昨天的西北风把雪扬到树上,扬了一夜。要不然靠南的那一面,怎么就没有雪,靠北的这一面有这么厚的雪呢?
纪念碑高高矗立,雪后的广场显得更加开阔。忽然看到孩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过去一看,他在看路两侧布置的红色故事。这条路通往纪念碑,两侧树立了很多告示牌,上面讲述的都是解放包头的革命故事。这也是这个公园的主题。我们穿梭在树林中间,不时的听到喜鹊恰恰的欢鸣,他也在呼朋引伴,共享这雪后风光吧,几只麻雀一跳一跳的,在灌木中寻找食物。
一扭头,一个松枝托着雪送在我面前,太意外了。赶紧拿出手机,拍下这殷勤的姿态。忽然镜头里,看到孩子在吹松枝上的雪,看着松松软软的雪,他费了好大劲儿,吹了好多次,都一动不动。后来嘴快碰到松枝了,才看到雪花轻轻飘落,细细碎碎,飘落如砂糖。这个玩法也很独特哦。估计孩子,看雪又轻又软,卧在松枝上,想着雪很轻盈,不忍心摇落,嘴吹让它轻轻洒落。
公园的路都被雪盖了,人们踩出来的路,有的在路上,有的在树林里,还有的在草地上。看着路的走向,就知道每个人都在踏雪,在树下,草地上驻足凝望。感受雪带给人的放松自在。满眼的白雪,如同轻柔的音乐,让人心静。一首小诗慢慢流出来:
枯松托雪,灌木成棉,踏雪访景,雪似我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