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追风筝的人》观影笔记:愿世界和平

《追风筝的人》观影笔记:愿世界和平

作者: 一栀橘 | 来源:发表于2021-08-21 19:46 被阅读0次

最近阿富汗战事沸沸扬扬的,忍不住二刷了这部老电影《追风筝的人》,以前看的时候只是专注于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冲突,并没有过多关注和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背景,直到这次才发现,人类的情感与他们背后所处的种族,民族,地位,宗教等,都有着巨大的关系。

我去网上也搜查了一些关于阿富汗历史的知识,在这些背景下,第二次看完电影,感慨万千,只是很多东西写不出来,只能先略做点笔记。

我第一次感到震撼的是卑微的哈扎拉男孩哈桑收到当地其他孩子的欺凌和侮辱,可是阿米尔作为哈桑最好的朋友,却无法出手相救。这一方面是他本性的懦弱,另一方面也是因他在思想上无法跨越不同民族,地位之间的那道鸿沟。

我第二次感到震撼的是哈桑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具有的对好朋友无条件的忠诚。小说里这样写道:

【“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

“如果你要求,我会的。”

1975年的冬天,我最后一次看哈桑追风筝。(chap7)

这是二十五年来规模最大的风筝比赛…… “哈桑!“我大喊,”把它带回来!”他的橡胶靴子踢起阵阵雪花,已经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哈桑式的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再一次看到他笑得如此灿烂,已是二十六年之后,在一张褪色的宝丽莱照片上。】

我第三次感到震撼的是阿米尔的父亲。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父亲举家逃亡的途中,他出手救了一位陌生的母亲,那种勇敢,让我差点流泪。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真正做到像阿米尔父亲一样能真的把“尊严”和“善良”作为他的行为准则,但但凡能用实际行动做出的人,他已经是位非常了不起的绅士了。直到故事的结尾才知道他也是一个曾经犯错的人,他的后半生一直做过很多慈善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救赎,在他的内心,认识到并用实际行动补救,这不也是一种勇敢吗?

第四次给我的震撼则是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当塔利班恶霸和阿米尔发生冲突的时候,竟然是他用弹弓英勇地射了出去—这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小哈桑啊!也是不得不惊叹遗传基因的强大,这种遗传不单单是他的勇敢,还有他的善良,忠诚。

故事主线围绕主人公阿米尔和童年玩伴哈桑展开,在故事背后,表达的东西也有很多。而对于故事决定性走向的因素,是战争。如果不是战争,阿米尔不会离开喀布尔,哈桑不会死于塔利班的暴徒,那么一些曾经的错误也许不会变得那么沉重。小说里写道:“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当索拉博出现在美国的时候,已经是2001年。喀布尔的荒凉,恐怖气氛不复存在,但是战争留在人心中的记忆却不会那么容易消失。索拉博刚开始是沉默的,直到阿米尔耐心地,一次一次解除他的防备,走进他的心里。

【阿米尔说:“你想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

他的喉结吞咽着上下蠕动。风撩起他的头发,我想我看到他点头。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真是听一次破防一次,阿米尔把自己对于哈桑的歉疚和爱,以及把自己的追悔,蜕变,成长都喊在这一句里面了。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风筝的人》观影笔记:愿世界和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cq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