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张晋绥边区的通知单

一张晋绥边区的通知单

作者: 老的山羊 | 来源:发表于2023-06-08 16:48 被阅读0次

    一天,忽然有个素不相识的小朋友在我的文章后边留言,要加微信,要联系。原来她和她的朋友们收集了许多晋绥边区的革命历史文献资料,想邀我一同宣传。并附了七八张文献原件的照片。粗略一看,有些就有点意思。比如这张通知单(图一),内容如下:吉村长:离石贸易支局因情况关系(,)所有大部分粮食及棉花决定寄放吉应亨之楼房(,)请即无论如何(补充号)让滕(腾)开(,)该局急用。请尽力帮助一切为要(!) 此致敬礼(!)康岐山(签名盖章)

                        王  定 (签名盖章)                              十一月二十二日

    这是小朋友他们收集的抗战期间晋绥边区的一批革命文物——红色的地方文献之一,这批革命文物大致有:通知、收据、路条等。目前看,范围大约涉及抗战期间晋绥边区或离石等县管辖的一些村镇(后来划分给柳林县、临县、三交县等县份)。因我目前看到他们的藏品不多,参考我能见到的他们收藏的几张文献原件,这张通知单应当是“离石县第二区人民政府(区公所)”的通知(见图三)。经过简单比对分析,我认为这个通知里的“吉村长”是当时离石县第二区“东庄村”的村长;究竟是哪个村子,会不会是东庄村,还需要更多一些的资料应证。通知的时间大致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见图四);通知的署名者之一”王定”,当时的职务应该是区长(见图二);而另一位签字者“康岐山”的职务,则暂时查询不到,但从行文署名排序位置看,他的名字在“王定”之前,职位比区长高一些,那就可能是二区的书记。抗战期间,晋绥抗日根据地幅员辽阔,是我党领导的主要根据地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统一领导晋绥区党、政、军、群工作,所辖有晋西北区党委、晋西区党委、绥察边区党委(解放战争时期为吕梁区党委、雁门区党委、绥区党委),晋绥区首府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晋绥边区主要创始人和主要领导有贺龙,关向应、林枫等。晋绥边区包括今山西省同蒲铁路以西、内蒙古自治区(旧称绥远省)东南部和陕西省两个县。它北起大青山,直至百灵庙、武川、陶林;向南延至晋南平原与晋冀鲁豫边区两毗邻;西濒黄河;包括晋西南抗日根据地、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三大抗日根据地,包括十二个专署;第一专署包括:府谷、神木、神府、兴县、岚县五个县。第二专署包括:河曲、保德、偏关、五寨、岢岚、神池六个县。第三专署包括:临县、方山、离石、中阳四个县。第五专署包括:左云、右玉、怀仁、山阴、朔县、平鲁六个县。 第六专署包括:宁武、代县、崞县、忻县、静乐、娄烦六个县。第八专署包括:古交、阳曲、晋源、清源、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介休、平遥、祁县、徐沟、榆次、太谷、太原十五个县(市)。第九专署包括:石楼、永和、大宁、隰县、蒲县、汾西、灵石、霍县、赵城、洪洞、襄陵、临汾、汾城十三个县。第十专署包括:吉县、乡宁、河津、稷山、新降、侯马、曲沃、七个县。第十一专署包括:万泉、荣河、临晋、永济、芮城、平陆、运城、安邑、夏县、闻喜、猗氏、虞乡十二个县。绥远省:西专署包括:固阳、包头、萨拉齐、土默特左旗、归绥五个县(市、旗)。绥中专署包括:武川、陶林、集宁、丰镇、察哈尔右翼前旗五个县(市、旗)。绥南专署包括:托克托、和林格尔、凉城、清水河四个县(旗),面积20万平方公里。共88个市、县(旗),当时人口600万。抗日战争时期,晋绥根据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边区的屏障和前卫,1939年“晋西事变”以后,是华北、华东、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与党中央联系的唯一通道;解放战争时期,它又是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后方。这张通知单有趣的是它的内容:离石县的贸易支局,因为工作需要,要借吉村长他们村里名叫吉应亨的地主或财主家的楼房做临时仓库急用,区上请吉村长务必帮忙,让吉应亨按时腾出来,保证使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二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吕梁,到处烧杀抢掠,1939年深冬又发生了“晋西事变”,事变后的1940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晋西北行政公署成立后,随后日本鬼子不断地扫荡,共产党八路军带领人民进行艰苦的反扫荡斗争。到了1943年上半年,晋绥边区的二、三、六、八分区军民已基本上把敌人挤到据点和交通线附近,汾(阳)离(石)、离(石)岚(县)、忻(县)静(乐)等公路,已经处于我严重威胁之下。全区在八百二十七个自然村摧毁了“维持会”,在五百三十五个自然村建立或恢复了抗日民主政权。1943年7月后,整个晋西北的形势已由敌进我退的被动局面,转变为敌退我进的主动局面。到年底,根据地人口恢复到100万人。那么,贸易支局是个什么机构呢?日军侵占之前,晋绥边区需要的必需品基本上能够通过畅通的贸易得到满足,过剩的产品也能够运输到达其他地方获得利益,大致能够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日军侵略后的抗战初期,边区许多集市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37年4月30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准确判断国内的政治形式,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并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计划草案》中指出“对私营商业也应该积极加以保护并使其发展,建立和恢复特区各县中心市镇的集市,扩大商品流通,奖励出口,加强贸易局的组织和工作,建立全国各大工商埠和特区通商的贸易采办机关”。皖南事变后边区形式异常严峻,为打破经济封锁、确保军民供给、发展边区经济,边区政府于1941年5月在《关于贸易局工作的决定》中提出了“对外调剂、对内自由”的政策。对外调剂就是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对边区外部的国统区或沦陷区进行贸易往来。贸易局规定,进出口贸易必须由指定的单位经营和批准,在指定的公营商店的领导下进行经营。为充分发挥边区贸易作用,争取维护边区利益,边区政府以灵活的手段应对面临的困境。在对军民均需且边区不能生产的必需品方面,采用优惠的税收政策,以较低的税费,较高的价格和诱人的补贴等方式来激励必需品进口;在处理边区生产过剩的土产方面,边区通过免税、补贴及低税等途径来激励其对外出口;在对边区可以自给自足或可以替代的物资方面,以高税收限制输入边区;并严厉禁止奢侈品进入边区。对外调剂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边区在与国民党的经济斗争中能获得一定控制权,避免贸易中不必要的损失。对内自由对内自由就是边区内部所有商业在不违反边区的政策法令的前提下,实行商业自由贸易、自由购销。该政策的实行是为了确保军民生活必需品能得到保障。在政策指导下,边区取消苛捐杂税,营造自由环境,鼓励商业发展,使边区商业得到迅速发展。个人垄断市场及投机等行为会受到严厉制裁,1941年边区政府公布了关于边区实现对内贸易自由的法令中规定:在不违犯边区政策法令的前提下,边区内外的商人和人民均有在边区内部做生意、搞贸易的自由权利;政府不但不运用国家权利和资本来搞垄断和搞统制,而且政府还会合理运用资金和权利来帮助公营商业合作社和私营商业的发展,尤其对私营商业的发展特别重视,加大对其帮助和保护,使其自由经商,充分的盈利。各根据地在建立政权之后,除了艰苦卓绝的政治斗争和军事较量外,都参照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策,因地制宜地进行了极其复杂和困难的经济斗争,贸易战就是经济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边区也都纷纷建立各根据地的贸易局。晋西北行政公署成立后不久,晋绥边区集市贸易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晋绥边区的二、三、四、五、六、八分区都建立了贸易分局,碛口也特设贸易局一处,兴县等地都设立起贸易支局。各分支局都增拨了相当数量的资本,也配备有主要的干部。建立贸易局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工农业生产,摆脱日军与国民党、闫锡山对革命根据地经济封锁造成的困境,解决人民大众的穿衣吃饭问题。当时晋绥边区贸易局的大致职责是:严格控制解放区的公款向敌占区的流量。对县境内的党、政、军机关部门及其开办的公营企事业单位,如要到日军和国民党占据的城市、地区购买货物、商品,所需的支出金额须事先到贸易局办理手续,方能购买。其次是对下属的商店、货栈所需的主要商品货源进行调拨,同时帮忙对外销售的土特产品,能够找到销路。经过努力,到1941年始,晋绥边区集市逐渐活跃,数量增加。各地的贸易主要通过集市进行。1941年12月边区九个县共有集市33处,兴县集市最多,有8处;临县有6处;临南(县)有5处。县县均集市3.7处。除县城集市外,县均村镇集市3.1处。据统计,民国时期临县集市数为11个,光绪年间兴县除县城集外的集市数为3个。晋西北(包括兴县、河曲、保德、岚县、岢岚)5县除县城外县均村镇集市为2个。显然,抗战初期处于萧条状态的集市,随着新政权的成立逐渐复苏,在边区政府建立一年后,已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清末到民国前期水平。晋绥边区集市规模较大的是临县,每集可上3000人,营业额有农币10万元,盈利16000元。河曲城关、巡镇、保德东关、兴县城关、碛口、静乐娄烦为商业比较繁盛的7个市镇。据资料显示,1941年这7个市镇上的商店共1051家,经营范围有布匹行、洋货行、什货行、粮店行、药铺、过载行、店行、纸行、山货行、饭铺、酒馆、馍饼、豆腐、面铺、澡堂、理发、摊贩等。其中,经营什货业的最多,有183家。商业资本也以什货业最多。参与集市贸易的商人性质较为复杂,但大体可分为公商和私商两类。其中,公商的经济实力较弱,只占边区商业总数的约7%,大多数都由贸易局操作。私商则占93%。私商主要为小摊贩。贸易局在县城或主要集镇开办有杂货店、粮油店、盐店和大众商店、盐店、客栈及粮油店等。在那个年代,贸易局对开展生产运动,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减轻人民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集市、商号不断增加,商品种类日益丰富,交通日渐方便,区域性集市网络逐渐形成。各处商店批发兼零售。商品来自外地的土特产品等,货真价实,生意兴隆。商店、货栈再将本地所产的土特产品,发运到外地,换回外汇,成效是显著的。在这种形势下,贸易局要借用大户人家的房屋或场地存放货物,在村干部的协助下,理应水到渠成,理所当然,无可抗拒!但是,我还看到了另一张意思大致相同的通知单——我没有来得及拍摄下来。它的具体内容是:吉村长:离石贸易支局因情况关系(,)所有大部分粮食及棉花决定寄放吉应亨之楼房(,)请即让滕(腾)开(,)该局急用。请尽力帮助一切为要(!) 此致敬礼(!)      康岐山(签名盖章)                        王  定 (签名盖章)                          十一月二十二日

    注意:这张通知较前面的那张通知,在行文中少了“无论如何”这组语气词。我分析:吉应亨家大约是那一带屈指可数的大户人家,家里房舍与场所宽敞富余,存放与提取货物都比较方便,离石贸易支局应该不止一次地借用吉应亨的楼房存放货物。这张通知是最初的通知单,为什么要在那张通知里补加强调的语气词“无论如何”呢?大约是,多次借用,如逢鬼子扫荡,吉应亨家要频频应对日本鬼子的烧杀骚扰,吉家有所顾虑;而平素里借用,家庭成员的使用面积和活动范围自然缩小,存在有诸多不便;三是大约前几次房屋租金是否存有偏少等诸原因,导致吉应亨这次不大情愿,腾搬有所怠慢,以至于贸易支局特意要求区领导补加了“无论如何”的语气词来强调。说实话,贸易局的工作也不好做,除了要完成和扩大边区的经贸任务外,还得积极参加反扫荡等对敌斗争。比如,初期,敌人在山区或交通要道上设立据点,经常突袭我党政机关。1941年末,专署贸易局被敌人包围,除局长孙新人因到兴县开会未回外,人员几乎全部被俘,其中有两名刚从延安分配来的女同志。1942年初,交西县政府驻地薛东沟被偷袭,我军民二十余人被杀,县长被俘。人们只好搬入深山挖个小窑居住。吃饭三顿改为两顿,干饭改成稀饭,有时连一顿饭也吃不上。为解决吃饭问题,鼓励群众多种高产作物——山药蛋,甚至再种一些其他的经济作物用以到敌占区换取物资。不论怎样,在党的领导下,晋绥边区军民英勇顽强、团结一致,抗击斗争,赶跑了日本侵略者,迎来了解放战争。1948年下半年开始至翌年春夏,因解放战争发展需要,贸易局和公营商店的大批干部随军进入大西北,大西南,开辟新区工作。再以后,新中国成立,各地公营商店基本改为供销合作社,这是后话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张晋绥边区的通知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da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