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比是计算机算出一组答案后给的赏金,而且这个赏金的数量有限,2100万个,还是递减送出的,也就是说,计算出答案的难度会越来越高,可是赏金数量会越来越少。据说,算出来的叫哈希值,做这个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分布式网络的同步问题。难道悬赏的人认为随着做题人越来越多,等到赏金全数发完的那一刻,由于卷入的设备和人数众多,就算没赏金人们也不得不参与到这个新的网络中来?
等攻入总战场区块链时,再来看看这是不是一个问题,如果是,再来解答吧。
至于比特币为什么从买2个比萨升值到能买房买地,可能有2个原因,一是成本,二是认可度。
成本上升
比特币生产的过程被比喻成挖矿,因为比特币的数量是限定的,就像地球上黄金的储备量是有限的一样(乱入:不知道比特币百年后会不会和金本位一样崩溃),计算机计算的过程就好比拿着铲子挖金矿,用来计算的计算机被称为矿机,参与计算的人称为矿工。
2009年,比特币产生一年后,有人将比特币和美元的汇率定位1美元=1309.03比特币,因为这个时候还可以在家里用一个普通的cpu电脑就能进行计算,因此这个汇率的计算方式简化来说就是:
一个月的电费 ÷ 一个月产出的比特币数量。
也就是说,当时1美元电费能生产出1309.03个比特币。
硬件成本诸如计算机啊、机房啊这些都是忽略不计的。
但是随着计算难度的加大,赏金的减少,现在挖矿一台家用机已经不够了,有专门用来进行快速计算的所谓矿机,而且不是一台在工作,而是成百上千台同时日夜不停地工作,居家办公显然不够了,必须有专门的机房,而且这么机器在一起有多费电、会产生多大热量、产生多少噪音、需要多少空间和降温设备,自行想象。据说有矿主春夏水电便宜往四川、秋冬火电便宜往内蒙的候鸟迁徙,图的就是包下电厂、地价、降温等各种费用能压缩到百万起跳。居家挖矿的好日子一去不返,就算不计算硬件成本,光是电费的上涨也带来比特币的升值。
认可度提升
成本的提升可能能解释比特币从0涨到1000美元用了1789天,但很难解释从10000美元涨到11000美元就用了1天,更难解释从19666美元跌到10400美元用了不到一天。
这就是人们的认可度,对比特币的期望值有关了。
2009年,1美元能买1300个比特币的时候,50%也就是一半的比特币都开采出来了,2013年75%的比特币开采出来时,比特币已经在市面上流通了四五年,除了一些认同网络的店主收比特币外,很多网络交易都开始采用比特币,德国还不嫌事儿大在2013年6月底决定持有比特币一年以上予以免税,并将比特币认定为“记账单位”,可以用来交税和从事贸易活动。有国家开了这个口子,比特币又确定只有2100万个,投资者的心情就看涨了。
人的期望值就是这样一种奇妙的精神,不太需要物质来支撑,一个消息就能变换心情,所以当中国政策吹了个反向风时,比特币应风就降了不少。
到了这个阶段,就不是我等普通人需要去认知的了,暂且放下比特币,放下数值的波动,还是看看技术是怎么改变世界的吧,毕竟对于我等手中无币的人来说,币圈的事还是太虚了,咱们还是脱虚向实,看看链圈的事儿吧,趁着它还没有完全落地,也许还能掺和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