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说我高中三年实现了脱胎换骨,成长了许多。
我现在回忆起来,也许是这样吧。
-初中三年:没有主见,没有自控的意识,完全放纵,全凭他人管教,没有明确的是非观,依赖他人,不能做到独立自主,易被情感支配,沉迷于言情小说等低质无益事物,学习时的效率较低、极易被其他事物带走注意力,且没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所谓“要我学”。中考时运气稍好,加之一点小聪明,也考上了最好的高中的实验班,算是为后来的成长打下基础。
-高中三年的学习方面:
高一上:因为觉得自己进入所在班级是运气,且高估了周围同学的能力,一开始又没有适应高中生活,导致看到自己学习成绩只处于中游时也心安理得,甚至为没有垫底而有种奇怪的成就感。这段时间的班主任是个较年长的老师,对我们是放养的状态,我的心态就更加放松了,每天只顾着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成绩也有后退的趋势。
高一下:换了一位班主任,在他的鼓动下,似乎有了一些干劲,表现出来得比较努力,但更多是一种作秀的成分,为了别人夸我而学。结果可想而知,效果有,但是比较细微,大概在班级中上游徘徊,最好的时候我记得是到了班级第四,就有些沾沾自喜,还画地为牢,认为前几名是不可能超越的(当然后来证明这是悖论)。
高二上:重新分班,开始有自控的意识了,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在一段时间的放松过后非常懊悔与自责,而且拖延得很厉害,不过也因此会更抓紧在学校的时间,以弥补自己的放松,大概算是一种夸张的劳逸结合吧,这样下来效果竟也还过得去,有一些进步,稳定在班级前五。
高二下: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配合先前略领先于他人的基础,一跃成为班级第一。这时候成熟了一些,不再被班主任的鸡汤“激励”出三分钟热度,由于水平的提高,也认清了一些老师的水平,试着“另起炉灶”,不过体现在成绩上没有太大变化。这段时期对自己高考位次的目标为六千左右。
高三:尝试了很多学习的方法和自律的方式:前者使我不再在乎班级名次,而是致力于年级名次的提升,更加忘我地、不顾他人眼光地去学,效果显著,在后期稳定于年纪前二十五;后者几乎没有效果,无奈之下,经常主动留校,减少回家次数以减少放纵机会,在高考前甚至留校一个半月。
-高中三年的非学习方面:生活自理自立了,不再以别人的看法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尺,更注重内在的安宁,关注政治、经济、哲学、人性等相关的文章,坚持锻炼,将和家人的关系处理得妥当了些,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不会偏激而是更加平和。
这样一列举,好像确实提高了很多,但我觉得那些仅为细小的转变,因为高考一结束,我又回到了中考结束的状态。我差不多堕落了一个月(虽然还有在学习,但我觉得这实在不足以称说),堕落到现在已经厌烦了玩乐,开始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减弱和心态的浮躁,想要、也真正地去提升自我,同时感受到了极大的幸福与充实感。我很享受现在的这个状态。
有时候醒悟真的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现在想想以前的自己就觉得可惜,如果我早些明白,也许就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后悔也罢,自责也罢,不管是为了什么,我都只能从现在起拼命地努力了。
感谢这三年来的所有,也感谢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