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十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十

作者: Rutile | 来源:发表于2017-09-03 22:25 被阅读0次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人

∣ 对于新儒家的反动

    王守仁的心学哲学被后人误解和滥用。

    清朝的和平繁荣期间滋长了文化的保守主义。

        1、谴责程朱陆王在其他派别的影响下。

        2、攻击说:朱子道,陆子禅。

        3、这些攻击都有其有理之处,却也有其误解之处。

    清代: “回到汉代”运动

        1、汉学与宋学的对立。

        2、汉学强调文献原有的意思,宋学强调文献应有的意思。

        3、汉学家们的研究在哲学上微不足道,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古代文献的成就,并且为后来的哲学进展大有帮助。

∣ 孔教运动

    佛教的传入当年刺激了道教的发展,基督教的传入也刺激了孔教的诞生。

    康有为发起了本国的孔教运动。

∣ 西方思想的传人

    严复

        1、翻译了诸多著作,关于哲学的却很少

        2、流行原因

                丧权辱国之时,自然对强国友好奇之心。

                使用大量按语,将西哲与中哲比较。

                 现代英文译成文言古文,自然让人心里先敬重几分。

    王国维

∣ 西方哲学的传人

    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永久性贡献,是逻辑分析方法。

    佛家和道家都用“负”的方法,试图消除区别,告诉我们它的对象不是什么;逻辑分析是“正”的方法,试图做出区别,告诉我们它的对象是什么。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使用逻辑分析方法弄清楚历史上哲学家们的观念。

    但是因为是哲学史,所以必须收到约束,使得不添加任何自己的观点信息,而维持原意原文。

∣ 冯友兰《新理学》

    以“某种事物存在”为大前提解释所有全部中国的形上学观念。

∣ 哲学的性质

    哲学,特别是形上学,它的用处不是增加实际的知识,而是提高精神的境界。

    哲学,必须以经验为出发点,但是要达到超越经验的“某物”。这个“某物”中,既有不可感,也有不可思者。

    从逻辑上说不可感者,超越经验;既不可感又不可思者,超越理智。

∣ 人生的境界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人生的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个等级:

        1、自然境界:顺应本能或社会风气。

        2、功利境界:为自己。

        3、道德境界:为社会,贤人的境界,有道德价值。

        4、天地境界:为宇宙,(或者说为了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和思想)唯一具有超道德价值的境界,圣人的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 形上学的方法论

    形上学有两种方法: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

    西方哲学以“假设的概念”为出发点,正的方法自然地占据主导。

    中国哲学以“直觉的概念”为出发点,负的方法自然地占据主导。

    一切伟大的形上学系统,都有神秘主义在其中。

    一个完整的形上学系统,应当始于正的方法,而终于负的方法。如果它不终于负的方法的话,它就不能达到哲学的最后顶点。但是如果它不始于正的方法,它就缺少作为哲学的实质的清晰思想。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

    在中国哲学史中,正的方法从未得到充分发展,因此,中国哲学历来缺乏清晰的思想;另一方面,西方哲学史中从未见到充分发展的负的方法。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产生未来的哲学。

    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fs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