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是由很多元素组成的,戏核、人物、情节、情感、悬念等等,这些元素多且杂乱,它们就像是散落在盒子中的珍珠,只有以某种工艺把它串起来的时候,它才是一件艺术品,才能讲出迷人的故事。一个剧本出了问题,很大的可能性是结构出了问题。
三幕戏
怎样搭建好剧本的整体结构呢?
我要给你介绍的是大部分美剧和好莱坞电影都采用的主流方法,叫做三幕戏。
什么是三幕戏?简单地说,三幕戏就是开头、发展、结局。换一种说法就是,第一幕提出问题,第二幕试着解决问题,第三幕真的解决了问题。
三幕戏作为一种叙事框架,是保证剧本行之有效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幕戏符合我们人类深层心理结构,先是提出问题,到试图解决问题,到最后终于解决了问题,我们的大脑正是这样工作的。
三幕戏可以利用我们的潜意识不落痕迹地让观众跟随,让你不知不觉进入主角世界,跟随主角自然踏上征途,来到至暗时刻,以及惊心动魄的最后一搏。如果没有三幕戏的帮助,观众很可能会迷失在情节的迷宫中。
在一个剧本里,你要合理地安排三幕戏的篇幅。如果你把一个影视作品的全部时长当成是一个进度条,那么前面的四分之一就是第一幕,中间的百分之五十是第二幕,最后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第三幕。当然艺术最忌讳教条,具体的作品呢会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作品第一幕只会占到百分之十五,有的会占到百分之五十,所以这是个大致的概念。
说完了三幕戏的篇幅安排,每一幕戏分别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第一幕
首先是第一幕,第一幕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展现模式”,就是把主人公的日常模式呈现出来。比如有一个渔夫,他每天都去捕鱼。那么这个模式就是要展现他去捕鱼,这是为了让观众了解主人公和他所在的世界。
当然这个模式可能是令人不满的,可能是令人满意的。无论满不满意,这个状态基本是一个日常的平衡的状态。
你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打破模式”,就是主人公的日常模式被打破了,有一个意外要突然发生。比如说,突然有一天,渔夫捕鱼捕上来一个瓶子,瓶子里装着魔鬼,魔鬼抓走了他的妻儿。当日常模式被打破的时候,故事才算真正开启。
在打破模式之后,接下来还需要第三件事情,叫做“给出行动理由”。什么意思呢?展现主人公内在的心理深层冲突:为了改变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他得努力克服心魔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还以渔夫为例,原本生活的平衡被打破了,现在他必须放弃原来打鱼的生活,去千里之外的海岛上与魔鬼决一死战。这一切都迫使他付出努力和行动。
为什么要给出行动理由呢?因为你需要让观众关心你的角色。如果观众不明白为什么你的主角从内心深处需要这样去行动,他们就不会关心这个主角,也就没有了追剧的动力。
这就像在公司布置重大任务的时候,你一定得讲为什么。如果你只讲要做什么,不讲为什么,不讲你自己或者组织深层的内在冲突,大家就不会真正被你驱动。所以,调动观众和参与者的深层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就是第一幕,主人公离开旧世界,踏上挑战自我的征程。这一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展现主人公的日常状态,然后用一个突发事件来打破这种稳定的日常,最后,把主人公逼向一条险路。
除此之外,你在第一幕中还需要考虑怎么介绍你的主人公的内在冲突,让观众关心你的主人公,跟随他来到第二幕。
第二幕
现在我们来到第二幕,故事的中段。
在第一幕,主人公遇到第一个挑战,踏上征途。在第二幕,事态要不断恶化,主人公会遇到第二个挑战、第三个挑战、第四个挑战。他会努力解决问题,但越努力,越会遇到更大的问题。
第二幕是最难写的一幕,因为编剧需要给人物设计丰富的行动路线,且行动还需要导向下一个行动。我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很多编剧会认真地写第一幕,兴高采烈地想出了第三幕的巨大脑洞怎么样收尾,第二幕却敷衍了事,主人公啥也没干,观众感觉什么也没发生,就结束了。
怎么才能想出这些行动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调动你的“虐待才智”了,也就是编剧在第二幕里要给主人公设置各种障碍,把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逼到墙角,让他受尽各种折磨——体能上的、社会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直到他走投无路。所以说好编剧都是虐待狂,对自己的主人公下手都非常狠。
美剧《绝命毒师》的编剧说,他们有时把主角逼入墙角太狠,连怎么让主角解套自己都不知道。你们知道有些剧本写了十几年都写不出来吗?其实是因为这些编剧可能在重大的情节点想不到解决方案。
为了“虐待”你的主人公,你可以做一个“恐惧清单”。这个人最怕哪些事情,就让这些事情发生;这个人最怕哪些情境,就让这些情境出现。
你越虐你的主人公,观众就越不可能弃剧。编剧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虐待才智让观众紧紧跟随故事。
你可能知道有本关于叙事的经典书叫《英雄之旅》。在英文中,主人公和英雄是同一个词,这就是说,主人公要做出一些常人不可能或者是非常难完成的事情才能称得上是英雄。所以,请放心地虐待你的主人公。你下手越狠,戏就越好,观众就越爱看。
第三幕
我们来看一下第三幕。第三幕主要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设置反转。
上面已经说到,你在第二幕的最后给主人公挖了这一集或者是这个电影最大的一个坑。观众带着他究竟能不能死里逃生、他怎么才能死里逃生这样的好奇心跟随你来到第三幕。这个时候,你需要用一个超大的脑洞,通常是一个反转和意外,把你的主人公从坑里救出来。
你可能会问:那我没有这么大脑洞,实在想不出那个主人公绝境逃生的办法怎么办?
这里我们需要做一个心理建设,绝境逃生的出口永远不止一个。如果你前面布线的细节足够丰富的话,你一定可以为主人公找到多种解决终极困境的方法。有时候人们没有解决方案是因为他们忽视了潜在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忽视了潜在的细节的关联性。
第三幕要做的第二件事:给观众提供的完结方案需要让他们满意。根据峰终理论,人们会对一段体验结尾的感受最为印象深刻,也就是说你的结尾部分直接影响观众的记忆观感。
所以,你一定要让观众带着满足的心态离开影院。这个满足,或者来源于精彩的反转,或者精彩的决战时刻,也来源于主人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世界重新从失衡回到了平衡。
当然,编剧常常在最后安排个暖心时刻,让主角和他的亲人朋友有个宁静的或者轻松幽默的时刻,让观众带着愉悦的心情离开。当然如果是个悲剧的话,编剧最后也会让强烈的情绪绵延一会儿。
总之,影视作品提供的就是传送体验,编剧此刻要做的就是最后再让观众沉浸在心流中一会儿,然后缓缓结束传送,在观众意识到已经被传送回来之前落下大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