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去读读《三体》吧】
你多少应该听说过《三体》。
2015年,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科幻文坛大奖“雨果奖”,这是亚洲作家首次获此殊荣。从那之后《三体》开始冲出科幻迷的小圈子,被众多人所追捧。但实际上,早在2006年,刘慈欣开始于《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这部作品时,他就已经被很多人关注了,其中也包括我。
我对《三体》的评价有些陈词滥调,但是却最能表白我的心声:这是一部单枪匹马带领中国科幻小说闯入世界一流行列的伟大作品。在此之前,中国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相媲美;在此之后,就要看大刘能否突破自己的高峰了。
我想,每一位科幻迷在初读《三体》时跟我的心情是类似的:吃久了泡面,有点不敢相信眼前热腾腾的烤鸭是真的。最早,我有些不敢相信有人能写出如此出色的作品——后来,我竟然有些嫉妒:为什么这么好的小说不是我写的!?
说真的,如果你只是听说过《三体》而没有看过,去看看吧。不要错过与这部作品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这份幸运。
《三体》的架构之宏大,故事之精妙,想象力之丰富,我即使反复看过十几遍,依然觉得没有完全看懂。所以,当我听说小石头前一段时间居然自己磕磕绊绊地把《三体》读完了的时候,我真是吓了一大跳!
【读《三体》,姿势不对,等于白读】
小石头很喜欢科幻,尤其喜欢刘慈欣的大作《三体》。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能读完这部9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在身边的同龄人中,他是独一份。
惊讶的同时,我也觉得有点奇怪:他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明显不太相符——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观察后发现,小石头喜欢读《三体》中过硬的知识点,他喜欢科学,喜欢公式,喜欢探索未知。相反,对于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他则完全忽略。小石头看似读完了90万字的鸿篇巨著,实际上,他只看了自己喜欢的硬科幻部分,而扔掉了“故事”。
我问小石头:“《三体》的故事讲了什么?你能总结一下吗?”
他沉默了半天才说:“外星人发明了一个游戏,地球人也在玩,他们分成两派。”
看过《三体》的人应该知道,小石头总结的只是第一部中的一部分情节,并不是整本书的内容,更不是三部曲的整体内容。而当我和他聊书中的一些科幻设定时,他却头头是道,什么“三体人脱水”,什么“红岸基地”,都说得非常清楚。
我只能很遗憾地说:小石头读《三体》时搞错了姿势。这种阅读“姿势”很诚实地反映在了写作水平上:局部知识量有余,整体表达能力不足。
对于一本书来讲,知识点是“局部”,情节和人物关系是“整体”。作家写作,终究是一场整体的艺术,而不是局部知识点的堆砌。“阅读”首先要完成对其作品整体内容的理解,这一点比记忆知识点更加重要。
小石头虽然能够读完《三体》,但是他却搞错了“姿势”。他只能做到 “局部阅读”,或是“盲人摸象”式的阅读,远远达不到“整体阅读”的要求。由于缺乏对全书整体内容的理解,其庞大的阅读量对自身写作的帮助非常有限。
为此,我决定带着小石头调整“姿势”,重新读一遍《三体》,用这部他喜欢的作品引导他进行整体阅读,训练他对作品的的整体理解能力,这样他的阅读量才能带动写作水平的提高。
【检验“阅读姿势”是否正确的方法:总结作家的“故事前提”】
检验一个人是否掌握了正确的“阅读姿势”,最高级的方法就是让他将整本书的内容总结成“故事前提”。
什么是“故事前提”?
这个名词不是每一位作家都懂,但是不约而同地,每一位作家在写作之前必定要先做同一件事:用一句话交代将要写的故事。
注意,故事前提不是“主要内容”,也不是“中心思想”。
“故事前提”是角色和情节最简要的结合,一个完整的故事前提通常包含三个部分:
1、开启故事的事件;
2、主要角色的某种感受;
3、故事结局的含义
《三体》(第一部)故事前提:
(开启事件)一个女科学家发现外星人的存在,并引导他们前来拯救地球人。(感受)但是人性的复杂让她最终意识到,(结局含义)她启动的是毁灭人类的按钮。
对于作家来说,好的故事前提对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美国故事写作教学大师约翰·特鲁比认为:“九成作者在故事前提阶段就会失手。”
“故事前提”是整个故事最动人的概述,有经验的创作者都会花大量时间打磨它。好莱坞制片人的要求则更高,他们要的是“高概念”(high concept)的故事前提,我们看过的很多“大片”都是这样被打磨出来的,比如:
《哈利·波特》故事前提:
(事件)一个男孩发现自己拥有魔法后,到一所魔法师学校上学。(感受)他历经磨难,(含义)成长为他自己所期待的样子。
一个能在全球制造票房的好故事,必须要能精简为最吸引人的一句话,让观众一听就迫不及待地想冲进电影院。
所以,首先打磨好故事前提就是作家写作的正确姿势。我们由此可以很轻松地推导出我们阅读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在阅读时,如果一个人能顺利地总结出故事前提,就说明他像作者一样掌握了文章的整体概念——“姿势”就对了;反之,如果不能总结出故事前提,就说明他还没有掌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姿势”不对,起来重新看!
能否总结出故事前提,是检验对故事整体理解的硬性标准。
以这个标准再来看你家的孩子,他读的每一本书都真的读懂了吗?还是只看了个热闹就放下了?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带领孩子有意识地总结每一篇课外读物的“故事前提”,那么阅读质量将大大提高,这样的阅读量才能真正转化为写作的基础。
如何用正确的姿势阅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今天仅仅介绍了检验标准,以后我将在这里慢慢分享具体方法。
学会怎么读,往往比选择读什么更加重要。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