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孩纸爱上文学的启蒙阅读引导 公众号:互文读写

让孩纸爱上文学的启蒙阅读引导 公众号:互文读写

作者: 薄荷巴巴 | 来源:发表于2020-04-09 23:54 被阅读0次

    【文学启蒙都是从读懂“善恶”开始的】

    “小石头”是我同事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他很喜欢看 《淘气包埃米尔》。

    那天我问他:“你为什么喜欢看《淘气包埃米尔》啊?”

    小石头回答:“因为埃米尔善良。”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测试孩子阅读水平的文章:《来,用<小王子>测下牛娃儿的阅读水平》。文中以世界名著《小王子》为例,介绍了处于不同阅读水平的孩子的表现。

    根据小石头的回答,我可以判断出他处于“读懂善恶”的阶段——他正在经历文学启蒙的过程。所谓“文学启蒙”,就是孩子开始自主阅读,试图理解文学作品含义的过程——所有孩子的文学启蒙都是从理解“善恶”开始的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能读懂故事情节,但更关注人物;能分辨人物关系,但是无法读懂人物的复杂性,喜欢将人物二元划分:好人与坏人,喜欢的人与不喜欢的人。

    处于启蒙阶段的孩子,你若是问他:“你为什么喜欢xxxx这本书啊?”他的回答多半是:“因为xxx善良。”或是“因为xxx助人为乐。”等类似的答案。

    “善恶”是故事的最表层课题,可以说,能够完全读懂“善恶”是孩子成功渡过启蒙阶段的标志。

    不过,即使是“善恶”这样看似最浅显的课题也有难易之分。如果细细划分,“善恶”课题至少存在三个小阅读难度:脸谱化、灰色形象、二元一体

    下面我会推荐三本书,分别对应上述三个难度,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这三本书引导孩子完成文学启蒙的所有阅读任务。

    【“善恶”浅层阅读课题:脸谱化】——引导读本《小猪唏哩呼噜》

    启蒙完成度一颗星

    《小猪唏哩呼噜》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先生的作品,孙幼军也是我国第一位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提名的作家。我们经常在各种版本的小学一年级推荐书单中见到《小猪唏哩呼噜》的身影。

    为什么大家公认这部作品适合一年级的孩子读呢?

    因为故事中所有人物都趋于“脸谱化”:好人特别好,坏人特别坏。所有人物就像戴着“脸谱”一样,一眼就能看出好坏。

    比如主人公唏哩呼噜、八哥小姐、小蛇花花是典型的完全没有瑕疵的“好人”;大狼、驴先生、狐狸先生都是典型的坏到家的“坏人”。

    这样的作品多以描绘生活周边小事见长,语言轻松幽默,孩子读到有趣的地方会哈哈大笑。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孩子会形成“这个是好人”“这个是坏人”的意识,这是孩子解读文本的最初尝试。

    引导问题: 

    1、“你喜欢看《小猪唏哩呼噜》这本书吗?为什么呢?”

    2、“妈妈(爸爸)最(不)喜欢书里面的xxx,你最(不)喜欢谁呀?为什么呀?”

    3、“xxx做了一件好(坏)事对不对?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如果你是xxx,你会怎么做呀?”

    以上问题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书中的情节与人物关系,分清善恶脸谱。在引导问题时,家长不妨多说说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和孩子平等交流,多倾听多提问,这也是保护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

    如果孩子能够独立读完《小猪唏哩呼噜》,并且分清好人和坏人,那么他就完成了“善恶”的浅层阅读任务。

    【“善恶”中层阅读课题:灰色形象】——引导读本《淘气包埃米尔》】

    启蒙完成度三颗星★★★

    《淘气包埃米尔》是瑞典著名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重要作品之一。1958年林格伦获“安徒生金质奖章”,被瑞典人民视为影响世界的“民族英雄”,她是世界上所有孩子的“童话外婆”。

    相比《小猪唏哩呼噜》,《淘气包埃米尔》中的人物就没有那么极端化了,其中出现了很多“灰色形象”:有严重缺点的好人。

    比如主人公埃米尔,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淘气”,整篇文章都在写他是怎么淘气的,所有人都被他弄得头疼不已。但是我们却不讨厌埃米尔,因为他真的很可爱。而且在故事的最后,他还来了个大反转——没想到他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学生!

    埃米尔的爸爸也是一个典型的灰色形象,他爱着埃米尔,但是与妈妈对埃米尔毫无保留的疼爱有明显区别。从故事一开始,埃米尔的爸爸就被塑造成一个吝啬的人,他还会关埃米尔禁闭,但是他依然是一位正面人物。

    小石头的阅读水平恰好能读懂“灰色形象”,他能明确地说出埃米尔的爸爸和妈妈“好”的程度不一样,也能明确说出埃米尔“虽然很淘气,但是却很讨人喜欢”,并且可以列举很多埃米尔做过的事情。

    引导问题:

    1、埃米尔是个淘气包,但为什么阿尔佛莱德还是那么喜欢他呢?

    2、埃米尔真的很淘气吗?他做的事情是为了给别人添麻烦吗?

    3、埃米尔学习好,为什么大家很意外呢?

    4、你觉得埃米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啊?好好形容一下。

    5、你觉得爸爸、妈妈、小伊达、李娜他们都喜欢埃米尔吗?谁最喜欢?为什么呢?

    6、你觉得埃米尔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以上问题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书中人物的复杂性,让孩子理解有些好人也是充满缺点的,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可爱的人。

    能读到这个程度,我们就认为孩子完成了“善恶”的中层阅读任务。

    【“善恶”深层阅读课题:二元一体】——引导读本《化身博士》】

    启蒙完成度五颗星★★★★★

    《化身博士》是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创作的短篇小说,是他的代表作。书中塑造了文学史上首位双重人格形象,后来“杰科和海德”(Jekyll and Hyde)一词成为心理学“双重人格”的代称。

    《化身博士》创作于维多利亚时期,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推崇到高峰的年代。可以说《化身博士》是被时代孕育而生的,它批判式地探讨了人类进化的某种可能性。

    故事中,德高望重的医学博士杰科发明了一种可以“化身”的药物,他喝下后把自己化身成为卑鄙而邪恶的海德。在小说开篇有这样的描写:“海德可以平静地从小孩的身上践踏过去,任由小孩子在下面尖叫。”

    杰科在一段对白中提到:“在每个人身上,善与恶互相分离,又同时合成一个人的双重特征。”通过化身,主人公在善与恶之间不停地转化,从而表达出一个深刻主题:善与恶是二元一体的,无论多么高尚的人身上也会存在着“恶”,而社会的进步会使“恶”放大(科技进步在作者眼中同样是善恶交织的二元一体关系)。

    判断孩子是否能够完成“善恶”的深层阅读任务,就看他是否能读懂《化身博士》中复杂的“善恶”关系,表达出“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这样的意思。比如,孩子会说:“杰科很可怜,他也不想变成坏人。”或者孩子会说:“海德很邪恶,但是他是杰科的一部分。”

    引导问题:

    1、你觉得海德(杰科)是坏人吗?为什么?

    2、为什么杰科化身成为海德后变得那么邪恶?

    3、杰科为什么要发明化身药水?

    4、为什么杰科和海德明明是一个人,却做了完全相反的事情?为什么杰科一直行善而海德一直作恶?药水的力量真的那么大吗?

    5、海德为什么要自杀?

    6、如果最后化身博士可以活下来,你希望哪一个人格能活下来?为什么?

    以上问题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书中“化身博士”这个形象为什么可以成为经典,单纯的善良和单纯的恶真的存在吗?

    如果能读到这个程度,就说明孩子完成了“善恶”的深层阅读任务,并且也代表你已经成功引导孩子完成了文学启蒙——孩子已经做好准备阅读更难的作品了。

    善良与邪恶是人类艺术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这个主题表达得越明确,作品就越浅显;表达得越隐晦,甚至让人搞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作品就越深刻。

    所以,别看 “善恶”课题只是阅读的最低水平要求,但是它却是伟大作品的永恒基石。离开“善恶”,我们无法讨论“讽刺”与“思辨”,无法感受作品的“情绪”和“隐喻”,我们也无法“批判”性地研究作品的好坏。

    正是因此,我们才认为“善恶”课题是阅读的基础,也是孩子文学启蒙无可避免的内容。想让孩子爱上文学,那么就用适合他的书引导他,让他不断在阅读中获得乐趣与成就感吧。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孩纸爱上文学的启蒙阅读引导 公众号:互文读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ik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