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种“自虐式”的扭曲心理——负罪感心理。
什么是负罪感心理呢?不论你做什么事,哪怕是休息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就各种担忧、焦虑,越活越不够自然。
一个小孩子,从小就身处于内卷的竞争当中,根本不敢停下来。突然有一天,他休息了,看了一会电视,就会有满满的负罪感心理。
一个年轻人,从小就被各种教育,要如何努力、拼命,根本不敢停下来。突然有一天,他放松了,选择刷会手机,就会有满满的负罪感心理。
一个中年人,大半辈子为了家庭、婚姻、孩子而活,就跟停不下来的陀螺一样。突然有一天,他请了一天假,不去上班,就会有满满的负罪感心理。
这种负罪感心理,就是束缚普通人一辈子的牢笼。
02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普通人,平白无故会出现“负罪感心理”呢?
就四个字,世俗束缚。你在乎世俗的传统,在乎别人的看法,在乎他人的言论,那你就想活成别人的样子,一旦做不到,就会有负罪感心理。
举一个例子。
工厂的老板,在迎新的时候,就会跟新来的员工说:努力干活,才不会辜负你们的人生;为了公司而拼搏,你们也能像某某成功人士一样,登临人生巅峰。
老板说完后,就到会所嫩模、左拥右抱去了,而新来的员工,由于被老板画大饼忽悠,就会各种加班、拼命、不敢休息。
这些不敢休息的员工认为,只要自己努力了,才能不负人生。但他们不知道,跟他们说这番话的老板,正抱着他们一辈子都得不到的美女。
你想想,为什么老板是老板,而员工始终是员工?因为老板摆脱了负罪感心理,而员工依旧在负罪感心理中徘徊。如此,不就一个天,一个地了吗?
03
我们不妨继续深思,为什么婴儿不会有这种负罪感心理,而到了小孩子阶段,就会逐渐萌芽呢?各种教育的问题。
小的时候,父母会告诉孩子,你要好好读书,比某某家的孩子成绩好,才能比他们强大。如果读书不好,你就会被他们超越,没有好下场。
鸡娃的过程中,父母给孩子灌输了各种“你必须要内卷,不然就如何如何”的观念,而孩子并不懂得思考,就会接受父母的观念。慢慢地,扭曲心理的种子就萌芽了。
孩子想停下来休息,但他们不敢,因为他们怕父母、老师会指责他们。
孩子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但他不敢,因为他们怕父母、老师会责备他们。
这种“不敢”,只会逐渐融入到当事人的骨血当,让当事人被“画地为牢”。而这,恰恰也是穷人贫穷的根源。
非要做这件事,不做就有负罪感,而不敢做其他的事,也不敢有其他的发展方向。这,不就妥妥的思维陈腐、固化了吗?
04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精英不会有负罪感,普通人才会有负罪感,而普通人的负罪感,都是精英赋予的。
上文说过,老板先跟员工说一些画大饼的话,然后自己就去会所嫩模了。这,不就是所谓的“明面上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满肚子男盗女娼”吗?
可惜,这种道理,不是每个人都懂。尤其是那些被忽悠瘸的老实人,不仅自己有负罪感心理,就连孩子,也灌输给他们负罪感心理。
接触过一个同行,他一开始是在线下干活的,赚的钱不多,就不干了。父母立马指责他,你不在线下干活,去哪干?你真让我们丢脸啊。
由于受不了父母的指责,自己也有点负罪感心理,所以他只能搬出去自己打拼。足足打拼了五年,他才摆脱了负罪感心理,如今在线上有了网店,自己当了老板。
老一代人,始终是跟不上时代的,如果他接受了父母落后的观念,而不去与时俱进,那他怎么可能当老板呢?
要想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就需要人们摆脱负罪感心理。
05
写到最后
我们没必要为了别人而活,没必要为了达不到别人的标准而自责。
别人的标准,只对别人自己有用,而对我们没用。自己生活,理应由自己负责,别人爱怎么看,爱怎么说,随便他们,没必要过分纠结。
由于接触的人与事多了,我总结出一套摆脱负罪感心理的办法。
首先,将想要束缚我们的人,当成傻瓜,我们总不能听傻瓜的话吧?
其次,将各种束缚的言论,当成废话,连看一眼都多余;
第三,将针对我们的人,当成空气,我们犯得着跟空气计较吗?
当我们做到这三点,那我们就能百毒不侵,摆脱负罪感心理,重新做回自己。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