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从小就听老师说“知识就是力量”?
你有没有知识焦虑?社会发展快,生怕不学习就落后,所以不停地学。
但是,你的力量提升了吗?
1
一位朋友问我:
云姐,我觉得我挺努力的,报了不少付费训练营,包括公众号,包括社群,包括PS,包括思维导图。可我的生活怎么没什么变化?
我问她:
你把你学的,运用到生活了吗?
她说:
我没有时间去运用啊,两个训练营同时上,还要上班,还有带孩子,能挤出时间睡觉就不错了。
好吧。
你都不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用来改变自己,学习再多知识,怎么能变成力量呢?
程序员学了编程,要去实际操作,写出程序,才能有各种实用的软件出来;
飞行员学了飞行原理,要去练习飞行,才能在蓝蓝的天空翱翔;
作家学了写作方法,要去动笔写,才能写出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
为了让她明白这一点,我给她讲了个故事。
2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有两个学生。
学生甲很聪明,教过他的知识一学就会,记忆力也很棒,老师读一遍,他自己再读两遍,就能背出来。
学生乙要笨一些,往往老师教的读了十几遍还是记不住。
考试的时候,学生甲常常得满分,而学生乙则连及格都困难。
但是学生乙有一个特点,他学到的知识,会用心去记,虽然记住的不多,但是记住的部分,他会思考与生活有什么关系,然后去运用。
老师讲了思维转换,学生甲让老师给出定义,然后将它倒背如流:
是一种多视角思维,从多个角度观察同一现象,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会得到更加全面的认识,从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思考同一问题,会得到更加完满的解决方案。
而学生乙回去后则思考,思维转换与我的生活、生命有什么关系?
父亲又批评他回来晚了,不帮着自己收包谷,也没有吃的喝的。要是换了以前,他早就生气了,自己是出去学习的,又不是出去玩的。
但是他决定用一下今天学到的思维转换的知识。
他试着从父亲的角度去思考,如果自己将来的儿子不帮自己干活,而自己累个半死回家一口热水都没有,会不会生气?
就是这么简单地一转换,他忽然就理解了父亲。赶紧给父亲煮了开水,做了饭,又帮着收包谷。
父亲对他的转变大为吃惊,自己只不过随口唠叨了两句,没想到有这么大的作用啊?以前无论说多少,孩子都是无动于衷的。
这位父亲不知道,不是他的唠叨起了作用,而是他儿子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而带来的结果。
五年后,马丁·布伯让他们出师,各自去谋生。
学生甲觉得从此不用背书了,兴奋极了,做了与哲学无关的工作,老师教的东西早就原封不动地还给了老师,他就这样淹没在生活的洪流里。
学生乙则继续耐心地复习马丁老师教的知识,并且尽力在生活中去运用。后来,学生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著书立说,也成为一名哲学家。
当有学生慕名前来拜他为师时,他总喜欢用老师马丁·布伯的一句话来告诫学生: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3
这位朋友听完故事,说:
云姐,我明白了。我一直在用学习去逃避实践,以为这样不停地学就是上进。看来我的努力方向错了。
我说:
你终于明白了,学会不算会,用会才算。
虽然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是学到的知识如果不通过行动去运用,使知识融化到自己的生命里,成为一种习惯、思维和能力,那么,知识就不是力量,它只是一堆无意义的文字、符号和公式,记得再多,也是徒然。
知识不是力量——行动才是。
【作者简介】云姐,【云姐坚持系统】创始人,“三分钟热度的克星”,5点早起5年+,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头条原创和黄v作者,公众号原创日更。
扫码加云姐微信 yunjieone,你将:
1、可以围观云姐坚持方法干货朋友圈。
2、可以免费领取298元的内部自我管理与提升效率大礼包。
3、可以加入高端正能量人群圈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