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大宅门》,品味其中典型人物,感动仍然是情动于衷的。
白家掌门人白萌堂,一生守持祖训,治病救人,不做伤天害理的事。他相信有理走遍天下,看不透人心人性人情世故,所以在面对人生大事件的时候,不能审时度势、明辨利害得失,致使白家连遭横祸,家道中落。
老二被请去为詹王府大格格诊病,把脉的结果是这位大格格并非患病,只是有孕在身。没想到这位格格还是待字闺中的女儿,他当众给王爷道喜,却因此得罪了王爷,车马费没赚到,反而马车被砸、马被杀死,连带随行车夫都被暴打,灰头土脸、一脑袋懵懂地回到家。
当家人白萌堂认为这件事砸了白家的招牌,不仅老二无法在街面上立足,还令整个家族蒙羞。白家能有今日地位,一步步走来不容易,岂能姑息退让?这口气一定要挣回来!詹王府怎么了?仗势欺人,不可以!一定让他们为今日对白家做错的事买单。
后来事情的发展就很明了清晰了,大格格产下龙凤胎婴儿,白萌堂就此证明自家人并没有诊治错误,当初詹王府因为白家儿子判断大格格怀孕并不是白家行医之错,所以要求詹府赔偿车马。
白老爷子父子驾驶着赢回来的车马心满意足地回到宅门里,家人特意在大门口燃放鞭炮庆贺,一家人志得意满,一扫昔日的冤枉和委屈。
这位白老爷子的行事做法,颇有几分书生意气,快意恩仇、酣畅淋漓,观来适意快慰,陶然忘忧。
然而,这样的做法是非典型性国人的风格。我们民族自古尚中庸之道,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这才是本帮的典型人格。
白老爷子一定受益过他的锐意进取,不躲闪不退让。这样的秉性在术业精进上当然是无往而不利的;在德业修为上也会久久为功。白家能有当日的辉煌家业也是有着深厚根基的。白家人都知道:治病救人是自家的根本。
白家这样做事为生、做事为业的人家,因着这些德艺双馨的品质,拥有着顽强的韧性和生命力,就像泥土中的种子和根系,历经风雨沧桑,终究一再展现生机蓬勃的力量。
当然,这是后话。
话说回来,白家掌舵人这白家老爷子,一时地挽回了颜面,争回了荣耀,却因此结下了仇家,为大儿子一家的家破人亡埋下了祸根。后来詹王府借机慈禧太后的宫斗风波欲除掉白家大爷,白家千方百计几经周折总算逃出一命,隐姓埋名亡命他乡。
原来的局面事情并非没有转圜余地,在多方请托无效的情况下,白萌堂意气用事的一面又爆发了,他不信有理还说不清了,执意亲自上奏折给慈禧太后,这么做的效果是大爷被判斩监候一槌定音下来。其实白老爷子也是走了关系路线的,慈禧跟前也有说话的人王喜光,不过是对总体局面判断不明,导致自家老大儿子被判斩监候,捎带替自家说话的王喜光也吃了瓜落。。。
白家命运的转折就是两件事,总根苗是一件事。一是开头那段白家老二给詹王府大格格诊断出怀孕的事儿;二是白家老大搅入一场宫斗风波那事儿。本来白家老大只是有可能成为替罪羊、牺牲品,但架不住詹王府推波助澜、不依不饶。白老爷子不肯低头于詹王府,釜底抽薪,选择走老佛爷路线,选择相信老佛爷主持的公道,这么一来把个危局直接变成了死局。
这件事儿的底层逻辑:老佛爷需要替罪羊,詹王府要报前面被白家打脸的仇,本质上对白家死死不放的是詹王府,并非老佛爷。在多方请托无果的焦灼中白老爷子书生意气的一面又爆发了,认上了死理儿——咱还不服有理说不清了!直接请奏老佛爷主持公道!老佛爷宫斗风波平息正找台阶收梢呢,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有死盯着局面,随时在旁边煽风点火的詹王府,饶是白家这样社会精英门第,也在老佛爷面前安排了替自己说话的人,这样正面刚的策略还是没捡到便宜——白家老大被判斩监候,白家老铺被查封。总起来说,意外情况得罪了詹王府,一顿操作猛如虎,白家就进入家破人亡、事业绝境的局面了。
在面对意外变故的时候,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你选择了哪条路决定着你的路是柳暗花明还是直接进入绝境。
白萌堂的两次应对方法,第一次赢得了表面的胜利却埋下了第二个变故的祸根。第二个处理方式,又是不肯退让一步,不肯委曲求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锐意进取的心,不认形势比人强的后果就是直接进入玉碎。
白老爷子虽然因为没计算清这世道人心栽了跟头,但他终究不愧是白家宅门的光耀门楣的一代当家人,他能够不固执己见,能够反省自己的行事作风,并具有知人之明,委托二奶奶临危受命支撑家业。
他看出来二奶奶是一个明白人,明事理 、懂进退、知分寸;她还是一个胸中有丘壑,城府深、主意正的人;有大局观、有志气懂争气的主儿。
他对二奶奶提出了几点要求:一不能分家;二要重振家业。然后果断把家交给她,并警告他那不顺溜儿的三儿子“二奶奶她都能当得了我的家,她怎么还当不了你的家了?!”
老白家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个人才,才担得起不时冒出来的不肖子孙这样的消耗代价,使得家族兴旺能够代代传承下去,百年风雨中虽有起落但终未凋零。
清代赵翼说得好: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