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黎荔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北大中文系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讲到,魏晋南北朝的诗词中,描写美人最具神韵的诗句,是出自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中的两句,“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诗中描写了一个女子的无尽缠绵的四季相思之曲。江水流春去欲尽,大好的春天荒废了,空等了一个春天,韶华虚度,辜负芳华。但情人依旧是无影无踪,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掩过邻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后来又登上高楼去遥望。 这个女孩子长什么样子呢?她穿着杏红的单衣罗衫,双鬓像小乌鸦的羽毛那样,黑亮黑亮的。我们可以想见女子那一头浓郁的青丝美发,密密丛丛,全无半点纷乱,光泽艳艳,美不可言。“单衫杏子红”,古人春縑衣,夏单衣,单衣也就是单层无里子的衣服。古人当然没能和我们一样,到了夏天就短袖短裤短裙齐上场,然而会穿得轻薄一点。一袭罗彀单衣,在夏天的风吹来的时候,习习凉风轻透,夏意满怀的感觉飘然而起。“杏子红”到底是什么颜色呢?和“桃红”、“石榴红”、“海棠红”一样,杏子红也是用自然之物命名的颜色。黄杏趋于成熟时,深黄色的果皮会渐渐沁出红意来,如同被注视的少女飞红了脸颊。这种红色,比橘红稍黄,比杏黄稍红,微妙而富有质感。“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这两句,只写了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关于这个女子的眉目怎样?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诗中没有从头到脚地铺写,而是只点染最具神韵的部分。少女的气息和春天的韵味,被写得如此声情摇曳,给人一种色调鲜明而又情意微婉、不胜清怨的感觉。
少女的服饰,当然是偏好于色彩明艳的。杏子红,就是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黄杏熟透后会发红,接近橘红色。觉得杏子红那么符合这个娇俏的女孩子。当杏红轻衣的女子出门去采莲,她的杏红衫在“接天莲叶无穷碧”中被映衬得如此鲜明。当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碧空之下,她是宛如杏子熟透时的一抹红色,淡淡的新红,酸酸甜甜的初熟。那种含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跃然纸上,声情摇曳,情味无穷。少女穿着和自己年纪相称的颜色,做着和自己年纪相称的事,她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真有“有花堪折直须折,莫等花落空折枝”的意思。这个恋爱中的少女心情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现在已是立夏时节了,大自然处处有着丰富的色彩:梅子青,樱桃红,柳条绿,蔷薇羞答答爬满架,石榴慢悠悠开起花……今天,我郊游看到枝叶间指头肚大小的青杏了,迫不及待地在衣服上擦拭几下便丢到嘴里,咀嚼并感受那种酸涩的味道。算起来,起码还要十天半月,挨到了小满,麦黄梢,树上的杏果才黄熟。那时候,这一树青绿的果,会变得红里透黄,色泽鲜艳。那时候,拈起一枚圆圆的甜杏,放在口中,轻轻咀嚼,唇齿生香,那味道将香浓浓、甜生生的。耐心地等待枝头杏子红的到来。
《西洲曲》 南朝乐府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