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读这首《赠婢》。
“咦,候门一入深如海还是出自这位没什么名气的诗人?”读书的快乐,自问自答,只有自己能体会。
赠婢,题目很明确,赠送给婢女(古代有钱人家的雇佣女)的诗作。作者为什么会写诗给婢女?是自家的?还是别人家的?带着这些疑问往下读。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公子王孙,古代候门将相权贵,有钱人家的后代。逐后尘,想象那群骑着马竞相追逐一骑烟尘的画面。为什么要竞相追逐?追什么?绿珠(用绿色平和的珍珠代指美丽温润的女子)垂泪滴罗巾,为什么痛苦泪流满巾?原来是被公子竞相追逐,引起公子竟相追逐,又反衬绿珠(女子)的美貌,或者还有女生的温柔其他美好的品性。
候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女子一进那侯门象进入了深幽的大海,从此了无音信,从此萧郎(古代相恋的男子)便象是陌路人,没有了往来。公子王孙追逐的女子,到这里才知道原来是诗人爱恋的对象,一个平民百姓的季才哪里争得过公子王孙?这种被劫夺的哀怨与痛苦,这种对公子王孙的不满,这种“从此陌路人”的绝望,无奈,读来很沉痛。为什么诗人哀而不敢怒?能怒吗?在那种封建社会里这种门第悬殊的爱情面前。仅仅只是作者一人如此吗?一定是社会还有其他类似的夺爱现象。此诗就这样在自问的阅读中体验那种曲折委婉,表现手法含而不露,诗的寓意以点来面的深广,读书,体验作者的情感却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书,是最好的精神财富。
“这个婢女到底是自家的还是别人家的?”查资料,原来是诗人姑母家的,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作者互相爱恋,后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不已。一次寒食节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赠婢》。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此事传为诗坛佳话。
读书,先读文本本身的领悟,再看时代,写作背景,你又会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相关联的阅读文本中去串联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乐此,也感恩这些经典的浸润。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29263/c2eda2d7ee963ec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