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其实它讲述的是八个犯人成功越狱的传奇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如果你喜欢这个话题,就给我点个赞吧!
八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吕洞宾,他被认为是仙风道骨、出类拔萃的剑仙。然而,实际上,这位吕洞宾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样,他并不是什么正经人。事实上,他是一个犯下重罪的囚犯。在被囚禁之前,吕洞宾以聪明才智闻名,事业有成,二十多岁就成了状元,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满。
然而,好景不长,吕洞宾的天才相继引来了嫉妒和阴谋。一夜之间,吕洞宾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自己也被流放到了沙门岛。现在的沙门岛又叫庙岛,四周环绕着海水,环境宜人。
可别以为这里是个旅游胜地,事实上,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这里是一个充军发配的“死亡之岛”。《宋史·刑法志》中记载:“配隶重者沙门岛寨,其次岭表,其次三千里至邻州。”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宋朝时,最重的惩罚就是被发配到沙门岛。
根据1058年宋仁宗收到的一份奏折记载,每年都有300名犯人被流放到沙门岛。过去的十年里,岛上应该有大约3000人,但当官员们去考察时,却发现只剩下了180多名犯人,这意味着罪犯的死亡率高达94%。而导致所有这一切的原因,正是沙门岛的狱长李庆。
沙门岛上住着80多户人家,如果只是为了养活他们自己,粮食是足够的。然而,每年朝廷都会发配300名犯人到沙门岛,人口的增加导致粮食的固定分配。这意味着不仅许多囚犯吃不饱,就连李庆等管理者也经常挨饿。
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李庆走上了残暴的道路。他以杀戮囚犯为乐,把自己视为岛上的统治者,为了让岛上的人口减少,他肆意杀害囚犯。仅仅两年,就有700多名囚犯丧命在他的手中。而李庆这样残忍的原因,只是因为两个字——缺粮。
沙门岛上的人口不断增加,但粮食却没有相应增加,这导致了粮食匮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就是杀人。他认为只要人少了,剩下的人就能吃饱。然而,这种行为实在匪夷所思,难道他们不知道海里有海鲜吗?
李庆并非随意杀人,他主要选择的是那些老弱病残、没有劳动能力的人。这些人要么被活活打死,要么在夜晚被丢入海中淹死。由于沙门岛的恶劣环境,许多年轻力壮的人也容易患上各种疾病,从而变成了李庆眼中没有价值的老弱病残。
随着犯人数量的减少,整个岛上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没有人希望自己是下一个被杀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吕洞宾想到了一个冒险的想法——越狱。为了活下去,吕洞宾找到了其他七个越狱伙伴。那么,这七个人又是谁呢?
八仙中的第一个是汉钟离,本名钟离泉,曾经是一位将军,因为指挥失误而被充军流放到这里。第二个是曹国舅,原名曹景修,在他姐姐曹皇后受宠后受到连累而被流放到沙门岛。
第三个是铁拐李,本名李凝阳,曾在行侠仗义时被宰相家人打断一条腿,因此被发配到沙门岛。接下来是蓝采和,本名许坚,他原本在勾栏院里唱杂曲,但因为在一场重要演出中出了差错,被发配到沙门岛。
还有一个是倒骑毛驴的张果老,他自称在大禹的时代就出生了,已经存活了很长时间,结果被官府当作妖人抓起来。韩湘子也是因得罪人而被抓到沙门岛。
最后一个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何绣娘,原名何绣娘。因为她的未婚夫无故卷入官司,她也被发配到了沙门岛。她无法忍受未婚夫独自受苦,因此决定跟随他到岛上。不幸的是,她的未婚夫最终被投入海中。
这八个人聚在一起,找到一个隐蔽的洞穴,商讨了越狱的时间和路线,这个地方后来被称为八仙洞。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八个人用各种工具如木板、木盆、葫芦等渡海。
这些工具后来成为了八仙的法宝,八个人边游泳边休息,不知道游了多久,终于到达了蓬莱岛。第二天一早,去海边打鱼的渔民们发现了他们,听说他们是从沙门岛上游过来的,渔民们将他们看作神人。
然而,由于八仙担心被抓回去,一旦有人发现他们,就立刻逃走。由于他们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他们被当地人传颂为八个来去自如的仙人。八仙过海的故事因此流传开来,直到明代吴元泰的《东游记》问世,八仙过海的故事才彻底定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