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过秦穆公墓》中写到“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今人不复见此等,乃以所见疑古人。”意思是给秦穆公的殉葬的车氏的三个儿子是自愿的,并非秦穆公强迫,古人可以因一饭之恩而舍命相报,现在的人做不到了就怀疑古人。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各国你打我我打你相互吞并,这个特殊的时期,民风彪悍,多侠客义士,各为其主,秦国叛将樊於期逃到燕国,听说荆轲要借他的头颅刺杀秦王,立刻慷慨拔剑自杀,献出自己的头颅;荆轲的副手明知杀秦王是九死一生的事,仍然跟随荆轲;荆轲为了报答对太子丹的恩情,仅凭一颗人头、一幅地图、一个助手、一把七寸匕首,就敢上秦殿刺杀嬴政,未成功,为秦王所杀;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在两眼看不见的情况下试图在为秦王奏乐时刺杀他为其报仇,但未成功,为秦王所杀;这些人皆是侠客勇士,还有诗中“一饭”,是指晋灵公一次准备在宴会上刺杀赵盾,被赵盾的卫士提弥明发觉,二人逃跑,提弥明晋灵公派来追杀他俩的武士所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武士赶来勇敢救出了赵盾,赵盾问姓名,他说“我就是当年饿倒在桑林里的那个人。”赵盾这才想起了一件旧事:当初,他曾经有次出去打猎,在桑林里看见有个人躺在地上,他说名叫灵辙,饿了三天了。赵盾就把饭给他吃,他吃了一半,把另一半留下,说要带回去给母亲吃。赵盾叫他尽量吃饱,又另外送他一篮饭和肉。后来,灵辙当了晋灵公的武士,此刻见赵盾遇难,便赶来相救,报答他的“一饭之恩”。
这些勇士、侠士之轻生命、重义气实在值得今人多多学习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