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庄子文汇辑录想法
《庄子•人间世》之四,好名者都没有好结果!

《庄子•人间世》之四,好名者都没有好结果!

作者: 读史明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22-08-20 10:41 被阅读0次

【读经典】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王杀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yǔ)拊(fǔ)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

简单翻译下:从前的夏桀杀了关龙逢,商纣王杀了比干,都是因为他们注重修身名节,爱护抚慰人民百姓,用自己的仁义道德违背了君主,所以他们的君主反而因为他们的仁义杀害了他们。这就是追求名节的下场。

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戳;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

简单翻译下:当年尧帝进攻丛枝和胥敖,大禹攻打有扈,结果三国的土地变成废墟,人民战死,国君也遭受杀戳,原因就是帝尧和大禹不停地使用武力,贪求别国的土地和人口,这都是追求名利的结果,你偏偏就没有听说过吗?

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简单翻译下:名声和实利,就是圣人都无法摆脱和超越,更何况是你呢!虽然这样,你必定也有自己的想法,试着告诉我吧!

 【谈心得】

孔子讲的第一个例子是关龙逢和比干的故事,二者都是著名的忠臣,自身的修养没得说,同时还体恤百姓,勇敢的劝谏国君不能残暴的统治国家,结果关龙逢被夏桀砍了头,比干被纣王挖了心!

我们知道儒家历来推崇关龙逢和比干这样的道德楷模,不但自己洁身自好,而且敢于要求君王也要做仁义之君,时时亲贤臣远小人,处处清廉贤德,但是在这里庄子却借孔子之口把关龙逢和比干当做了反面代表。

孔子说他们“以下拂其上者也”,这句话很有深意,关龙逢和比干始终都只是臣子,他们以仁义道德来自我修养、教化民众没有问题,但是要向上用仁义道德去绑架君王,结果会这样呢?

无论是夏桀还是商纣,都拒绝被仁义道德所绑架,所以关龙逢用道德去劝谏,就被夏桀砍了头;比干同样用道德来要求纣王,被他的亲侄子纣王说要看看他那圣人独有的七巧玲珑心,把心给挖了!

所以孔子总结说他们都“是好名者也”,想想也是,如果君王圣贤时,不需要劝诫他也会很有道德;如果君王不圣贤时,用道德去绑架他,就等于用道德把自己给杀了。

第二个例子,孔子提到了先代贤君尧帝和大禹,他们都以仁义贤名自居,却也都曾贪图别国的土地和人口,追求名利而大兴刀兵,致使“国为虚厉,身为刑戳”,生灵涂炭,这都是好名惹的祸呀!

孔子这连软带硬的一盆冷水浇过去,也怕伤了颜回的一腔热血,就有安慰说“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连得道的圣人也无法无法摆脱和超越对名的追求,更何况你呢!

最后孔子还反问颜回,你应该还有自己的想法,就试着告诉我吧,可以孔子对颜回的喜爱之情,实际上也从侧面反映出庄子对于儒家也并没有一棍子打死、彻底的排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人间世》之四,好名者都没有好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ip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