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讲: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好比车轮般碾过,洪流般卷走,东拉西扯下的生活,没有半点自主。活出自己,绝不是恣意放任,更不是酒肉潇洒,要懂得,何以是人,为何是人。
宋代黄庭坚云: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七日不读书,便面目全非。
回顾往昔生活,或多或少,你活在了别人眼中,当局者迷,无意识驱动着你,心魔怂恿着你。结果是一个又一个泡泡的起灭,和岁月半生的蹉跎。
没有沉淀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
感性
感性不是性感,却更像是一种虚无的填充。做事的标准是合情合理,可做人的部分却难以那般理智,感性未必是敌人,但它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情绪和感性的纽带往往是驱动行为的重要部分。没有意识的介入管理,你就活不出自己,活不在当下。
感性的另一层面,则是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刺激下体现的。那是迷失的更深层次的体现。良好的自我管控,是建立在明理上的。
知止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上述而句,一句是主观自我层面,另一句是客观事物层面。从另一角度可以说成是”格物致知”,即知道事物的前因后果,达到全知全觉的状态。
探索
生活,无处不是悟,无处不是禅。当你活着的时候,就要抓住每一分每一秒问自己要把生命往哪个方向耕耘。你要怎样融入这个社会,要怎样表达自己的成分,而不是随波逐流,稀里糊涂地过完这一生。
行地与理地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韩寒《后会无期》电影海报上的一句话,在网络上流成了人人酿造的鸡汤味口水。这句话其实挺伤感的,人们挂在嘴上却是津津乐道,于是更显悲哀。
它击中了每个人心中最深处的无奈,所以引发了无以复加的个体共鸣和群体共振。
精神的自我救赎,是无论古今不论中西,亘古的主题。只是前赴后继的,多是倒在路上的失败者。
想想吧,在多少个情绪不能自控或者面临挫折的时候,我们都知道道理是怎样的,理性一点应该怎样做,可是心中只有深深的无力感,最终被情绪和挫败感吞噬、淹没。
想想吧,我们总是在劝解别人时说得头头是道,一轮到自己就全部抓瞎。
我们每个人都无能为力,我们又发现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于是我们就释然了,原谅了自己,从此认定——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的。
可真的是这样吗?
真相其实只是:人在无能为力时,总喜欢为自己的妥协和放弃找借口,并千方百计使其合理化。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世上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因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