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想法读书
通达圆融见心性,画境心境终相契,论佛家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上)2

通达圆融见心性,画境心境终相契,论佛家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上)2

作者: 一路伴你看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19-03-31 23:21 被阅读8次

    通达圆融见心性,画境心境终相契,论佛家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上)

    中国画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物象的形状样貌和结构体积,更多要表达画家心中的物象和作者的情怀。这和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几家思想都有关系。在绘画发展的过程中,儒释道都对我们的绘画产生了影响。

    佛家思想的通达圆融对中国画的影响不可忽视。佛教传入中国,能够深受文人青睐并迅速与中国本土的儒家思想结合、成为中国文化主流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佛法的精微奥妙正与文人们头脑敏捷、多思善感的特点相应;此外,因缘果报、无常苦空、三世轮回等思想,阐明了宇宙人生的实相,正可以解开文人们对人生的迷惑,并且开阔了他们的思想领域与创作空间,所以无碍地进入了文人的内心,并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中国画更是受到了不浅的影响。

    佛教的心性学说对历代文人而言都不陌生。佛教义学的核心问题是“心性”。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中有云:“三界所有,皆心所作。”佛经、佛论多用“心”、“神”、“性”、“灵”等形而上学的概念来表达经义,此类术语亦频繁出现于文人的诗词文章之中。在“心”、“神”、“性”、“灵”等词语的广泛出现和名士们的潜移默化之下,中国画从魏晋南北朝以来,一直到后世的发展过程中,都比较注重画面的“画外之意”,讲究画境与心境的相契。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就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天下名山僧占多”,山水作为僧人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为其提供了蔽尘免俗、静定启慧的场所;而僧人们独特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视角,又对山水文化产生了影响。自山水画萌芽之初,就受到了佛家审美习惯的影响;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佛家思想中的某些范畴发生作用,造成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文化品性,并由山水画辐射到人物画和花鸟画领域,成为了中国画的共同特点。

    我们能够从一幅作品的构图当中看出作者的匠心,也能从其笔墨语言中读到作者的修为,更能从画面的意境中味出作者心灵的高度。西方风景画家将自然物象通过科学手段的辅助,将其形、色、体、量等因素的表现做了深入的探索。中国画家则有着与西方不同的绘画观念。在深厚的哲学渊源之中,他们认识到,印象与想象,手段与形式,比表象更为重要。在中国画家这里,对物象之“神”的表现大大重于对其“形”的表现,而作者“心性”的高度也是能够从画面上品鉴出来的。

    明代的董其昌将绘画的艺术类型参照佛家的修为方式做了一个分类,将绘画分为了“北宗”与“南宗”,他认为苦练、渐修一类的绘画属于“北宗”,常以精工细腻求胜,而天性通达、下笔明心的绘画类型则属于“南宗”,具有一超直入的美感。这种看法代表了一批文人的观点,并延续到后世。(未完,待续)

    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评论和转发。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吃好看好玩的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达圆融见心性,画境心境终相契,论佛家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上)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ep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