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绩出炉,单位一群家长闹得人仰马翻。孩子成绩好的面带微笑,享受着大家的各种赞美,成绩差的则脸色铁青,电话打个没完没了,希望能让孩子上个不错的高中。
这其中,有位珊珊姐显得特立独行。她家娃人品特好,憨厚老实,逢人就笑着打招呼,如果在马路上看到有人跌倒,会毫不犹豫冲上前。可这个孩子成绩却始终位列下游,家庭作业往往得磨蹭到将近半夜才能完成,中考成绩也极不理想。
眼看别人鸡飞狗跳地为孩子着急上火,珊珊姐却好似闲庭信步,我好奇极了:“姐,你家孩子准备上哪所高中?”
话一问出来我就后悔了,这不是戳人家心窝子吗?
幸好珊珊姐一向大大咧咧:“哪所高中都不上,我联系了一家技校,属于3+2,上满5年后直接拿大专毕业证。”
见我欲言又止的表情,珊珊姐大笑,说早在儿子上初二时她就彻底想通了,这孩子反应慢,学习不开窍,与其让他痛苦地苦读三年高中,还不如上技校学门手艺。
做出这个决定,珊珊姐也承受了许多精神压力,她问了一句:“你觉不觉得读技校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
不,我从不这么认为。记得当年读初三时,社会风气普遍认为念不了高中就等同于人生陷入失败的泥潭,一辈子都难以翻身。
老师们常常用手指着学校南面,那里是本地唯一一所技校的位置:“少壮不努力的话,你们将在那里虚度3年光阴,出来后去蹬三轮车或给饭店洗碗。”
我们吓得瑟瑟发抖,中考第一志愿全都填报的是高中。有几位成绩实在不够高中分数线的,痛哭流涕地去了那所技校,背后是老师和家长们的指指点点。
后来我们大部分人都按照设定好的路线,一步步读完大学,等参加工作时才发现,自己所学的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几乎完全用不上,一切都得从零学起。
反观技校的专业设置,严格对口社会需求,毕业后不愁找不到工作。虽说有些工作可能体力消耗比较大,但当你一步步由新人成长为专业型人才后,随着工资的水涨船高,需要用到体力的地方也越来越少。
况且,比起办公室的勾心斗角,好多人宁愿选择在大太阳底下挥汗如雨,毕竟精神压力要小很多,劳累一天后朝床上一躺香甜睡去,第二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不论高中还是技校,本质上都属于接受教育,没什么实质区别,也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我有一些同学,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后生出了去技校再“回炉重造”的念头。他们不缺乏理论知识,却想要多掌握点实际的操作技能。
可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蓝领”工资再高,也比不上“白领”每天在办公楼里吹着空调舒爽,哪怕工资还不够支付房租。
珊珊姐这种情况,正处于家长鄙视链的最底端。好些过来人苦口婆心地劝她:“珊珊,你好歹也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怎么能让孩子上技校呢,简直浪费了优质基因嘛。”
还好现在社会的包容度越来越高,否则珊珊姐可能会被口水淹死。
我见过太多大学毕业后以各种理由逃避激烈竞争的啃老族,也见过很多虽然学历不高,却靠着勤奋和善良过上美好生活的人。
成功和失败不以一次的成绩作为界定标准,比起学历,那些心态积极、身体健康、努力工作的人才最令人敬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