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7年底,比特币和区块链一度辉煌的时刻。它们以一度让人无法置信的快速涨幅频繁出现在各大电视,收音机里。当时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它。可惜好景不长,在2018进入熊市后,各大媒体的兴趣也跟着消失。甚至连那些狂热者也开始质疑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将来。
完成技术成熟度曲线
我们在过去几年在数字货币和区块链领域经历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Gartner(加德纳)炒作周期的范例。从初期采纳者的最初热忱到大量媒体的炒作再到成熟后的兴趣消失期。
好消息是炒作周期的全过程跟新的创新技术在得到完全接受前的经历的过程类似。区块链也一样要接受幻灭重生的过程才可能达到最后的稳定期。然而,想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必须要求它得到主流的接受。而要得到主流的采纳只有通过实际的场景应用。比如目前在金融及其他领域中正在开发的那些应用。
支付,投资以及后端解决方案
自从比特币和区块链开始初期,主要的应用场景就一直在金融领域- 比如新型支付方法,投资模式,以及金融后端解决方案:
支付: 启动个体 (C2C, B2C, 或者 B2B)间在传统金融生态系统内或外的资金交易
投机: 投资并交易具有不同成长潜能,波动,和具有进入障碍的资产类。
募资: 除了投机外,公司可以通过ICOs, STOs, 或者 IEOs用它来作为一种获得资金的途径。
去中性化金融(DeFi):创建去中性化的银行服务来降低成本并抛离使用和依赖第三方。
资产通证化: 创建可交易的通证来代表现实资产如股票,房地产,艺术品等的产权共享。
借贷: 在贷款还清或清算前可以用数字货币作为抵押。
微支付: 用来支付物品或服务。
协调生态系统
从2017 年初开始,增加了很多非金融应用场景。比如一些为公司和专业领域开发的新型协调生态系统:
Web 3.0: 去中心化网络实现的云服务(文件或数据库存储,软件定义网络,或者网页代理)
数据生态系统: 专注为数据科学家和AI开发者提供的服务,让数据更好提供,更好地进行AI 模式培训以及模块再使用
身份管理: 为人,组织或设备进行全球的,独特的可验证的身份认证。
供应链管理: 管理供应链上的组织间产品的运输和互动。
数据分享: 跨组织间更容易地分享数据。
去中心化组织自制(DAO): 通过代码定义,进行组织间无阶层自我监管。
可收集: 可以被创建,共享和交易的可收集类游戏
要进入主流采纳,还有一个重点是政策的支持。目前不少国家对数字货币的态度还非常负面。但也有不少国家在积极寻求监管方面的措施和政策。随着区块链场景应用的不断扩大,区块链也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接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