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籍介绍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普通的丝厂的送茧工许三观,在家里最困难、艰苦时期靠卖血去维持家庭生活以及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故事。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小人物的传记,但这个普通的小人物绝不平凡。而这本书中的主线是围绕着许三观多次去卖血而展开的。文中许三观每次去卖血后去胜利饭店都会点的一道菜:一盘炒猪肝,二两雄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而这句话也成了最经典的一句话。其实对这本书的界定是悲剧还是喜剧,并不能很明确地去界定。
因为有一些人认为是悲剧的原因是许三观太惨了,他所处的时代只能靠出卖自己的血去维持生活。而一些人认为是喜剧的原因是最后的结局是美好的,许三观并没有因为过度的卖血而死。而我更宁愿相信这本书是一本喜剧,我们不能只看到许三观为了自己的生活只能去卖血,而是我们应该看到他用自己的方法去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跨过了人生的每一道坎。
这本书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透射出了一个好父亲以及个好丈夫的高大形象。而且这本书中也穿插了一些具有喜剧色彩的片段,就是许三观,他们为了能够抽出更多的血,他们所做出的一些啼笑皆非的动作。比如大口大口的地喝水,以此来激活血细胞。这本书是我在高二的时候看的,那时候我只当成是一个故事去读,我并不能完全地理解里面的深刻含义。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卖血故事去读,时隔三年再重读, 发现这是一个小人物完成人生的逆袭点的一个故事。
2.故事主线
故事主线是围绕着许三观去卖血展开的。第一次许三观卖血是由于村里的卖血常客阿方和根龙跟其说卖一次血能赚到35块钱。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动下,许三观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卖血之旅。靠着这笔钱,许三观还抱得美人归。他娶了当地的油条西施许玉兰。婚后的他们过着幸福而平静的生活,还生了三个可爱的孩子,分别是一乐二乐三乐。但是,一顶“绿帽子”突然被冠在了许三观的头上,这也让原本平静的生活泛起了一层波澜。一乐是妻子与村民何小勇所生的。但是后来这件事也被生活不断的磨合,他们俩最后也冰释前嫌了。
第二次许三观卖血是由于一乐与方铁匠发生摩擦,一乐将方铁匠给打伤了。并且一乐拒不赔钱。于是方铁匠大人来许家拿东西以抵债。无奈之下的许三观又去到了卖血站。这笔钱缓解了事情的严重性,而一乐也免受了牢狱之灾。
第三次卖血是由于许三观为了给自己暗恋已久的女神(林芬芬)买肉骨头。妻子与何小勇一事,让许三观内心一直愤愤不平。于是他也打算“出轨”,以此来气气妻子许玉兰。
第四次卖血是因为饥饿。当时正值“大跃进”,全国上下哀鸿遍野。尽管妻子许玉兰精打细算,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许三观家连续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后,许三观给长期营养不良的孩子们上演了一场“口炒红烧肉”的戏,让馋嘴的孩子们可以安心睡觉。许三观想打破这种困境,于是许三观又站在了卖血站前。靠着这笔钱,他们家也可以偶尔开开小荤,改善当时的生活窘况。
第五次是为了给下乡当知青的大儿子一乐治病。第六次是为了招待二乐的生产队队长。这一次去卖血的许三观亲眼看到“血友”根龙因抽血过多而直接暴毙。许三观内心其实是非常恐惧的,他害怕自己也会落得如此般田地。可是当他再一次站在卖血站前,抽血的李头儿而却不肯带抽他的血了。原因是因为他抽取太过频繁了。
为了救大儿子一乐的命,他决定一路卖血到上海,并且用卖血赚来的钱给在上海医院的一乐治病。书籍的最后是步入老年的许三观,回首那些年靠着卖血帮助家里跨过的一道道坎时,他突发奇想,于是他又来到了卖血站,可是没有人愿意再要他的血了。于是他最后忧愁的深思:要是以后家里再有什么事,该怎么办呀?
3.读后感悟
倒影图当你面对困境的时候,是选择郁郁寡欢还是迎面去与它对抗?许三观选择了后者。许三观靠着卖血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而在这一个过程中,他并没有选择去偷窃等做一些偷鸡摸狗的行为来解决自己的困难。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所以他不能倒下。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月亮。而在我的理解里,许三观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即使他没有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是他靠着自己的力量去突破了生活,带给他的挑战,并且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也活出了自我的精彩。
所以不必去羡慕别人所拥有的,别人所拥有的是靠别人自己打拼出来的。当你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你不要去炫耀,因为别人通过努力,也可以拥有。就像这幅倒影图一样,事物最后的本质都会回归于本真。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投以微笑,它便还以你微笑。所以为什么要让1分钟的不开心来阻挡23小时59分的不开心呢?所以在困难面前选择以笑处之,也许事情并不会太糟。
愿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想活的样子,高级而独立绽放着自己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