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华杉版资治通鉴【2175】不要过分疾恶如仇。2024-01-28

华杉版资治通鉴【2175】不要过分疾恶如仇。2024-01-28

作者: 华杉2009 | 来源:发表于2024-01-27 09:00 被阅读0次

    文宗(李昂)对此深恶痛绝,志欲铲除宦官,但是,以宋申锡之贤,仍不能有所所为,反而自己遭殃(事见公元831年记载)。何况李训、郑注这样的反覆小人,想要以一次诡计(指甘露之变),就翦除累世胶固在一起的私党,结果血染宫廷,积尸政府,公卿大臣,连颈就诛,满门屠灭,天子只能装聋作哑,酗酒解郁,饮泣吞声,以周赧王、汉献帝自比,岂不可悲吗!

    以宣宗(李忱)之严毅明察,也只能闭目摇头,承认自己畏惧宦官。何况懿宗(李漼)、僖宗(李儇)之骄侈,苟且于声色犬马、踢球打猎,满足自己的玩乐之欲,把政事全都交给宦官,称呼他们为阿父,也就不奇怪了。

    贼匪污染宫阙,皇帝两次逃往梁州、益州,都是田令孜所为。昭宗(李晔)不胜其耻,力欲雪耻,而所任不得其人,所行不由其道。开始时张濬兵败于平阳,反而增加李克用跋扈之势;杨复恭亡命于山南,又启发宋文通不臣之心;到了最后,战斗打到宫庭,飞箭射中皇帝御衣,先漂泊莎城,再流亡华阴,被幽禁于太子宫,又被劫池到岐阳。崔胤无可奈何,更召朱全忠讨伐。连兵围城,为时两年,御膳不能让皇帝吃饱,王侯都倒毙于饥寒,然后韩全诲就诛,皇帝东出,翦灭宦官,一个不留,而唐朝的庙社也已成为废墟了!

    可以看出,宦官之祸,始于明皇,盛于肃宗、代宗,成于德宗,到昭宗时达到极致。《易经》说:“履霜坚冰至。”踏霜之日,就应该知道,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为国家者,防微杜渐,能不在一开始时就谨慎吗!这是宦官之患中一些特别显著的事情,至于其他如伤贤害能,召乱致祸,卖官鬻狱,沮败军事,蠹害人民,不胜枚举。

    宦官制度,自三王之世,记载于《诗经》、《礼记》,是为了保护宫闱禁地,又能通内外联系,不能没有。宦官中也有好人,比如周朝时的巷伯,被人谗言陷害,只是写诗泄愤而已;春秋时晋国的宦官寺人披,对君王的命令无条件执行,汉和帝宦官郑众对赏赐总是推辞的多,接受的少;汉灵帝的宦官吕彊能直言进谏,唐肃宗的宦官曹日升能救灾救难(事见公元757年记载),马存亮之平乱(参考公元824年、831年记载),杨复光之讨贼(事见881年记载),严遵美之避权(事见901年记载),张承业之尽忠(事见917年记载),宦官中岂没有贤才吗!只是君主不应当与他们谋议政事,让他们有任免士大夫的权力,作威作福足以摇动人心而已。如果他们有罪,小则刑罚,大则诛杀,无所宽赦。如此,就算你叫他们专横,谁又敢呢!岂能不察可否,不择是非,像割草、捕鸟一样一扫而光,国家能不乱吗!所以之前袁绍行之于前(诛灭宦官),而董卓削弱汉朝,崔胤继之于后,而朱温篡唐,虽然得以快一时之忿,而国家随之以亡。这就好像厌恶衣服上的污垢,而干脆把衣服烧了;痛恨树木上的虫眼,干脆把树砍了,其为害岂不是更大吗!孔子说:“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就是这个意思!

    华杉曰:

    司马光最后引用孔子这句话,出自《论语》,就是不要过分疾恶如仇的意思。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好仁而恶不仁,是美德。但是,如果疾恶如仇,对不仁之人疾恶过甚,弄得他事穷势迫,无处容身,那他必要泄其忿恨,逞凶施暴,无所不至了。

    疾恶如仇者,似乎是君子正理,理直气壮,但是处理不当,也足以徒生祸乱。

    君子如何与小人相处?不可疾恶如仇!

    要么他犯了罪,法律把他收治了。否则,你不要去侮辱他。就算他是个脓包,你不要去把他捅破。你处处显得你是光明正大的君子,他是卑鄙无耻的小人,他一定受不了,要搞出点事情来,找回自己的尊严!

    所以对“小人”,也要有包容之心,体谅之心,主持治道,给他尊严,给他关爱,渐渐感化。他听不听在他,你做不做在你,这才是真君子。

    君子小人,本来人人都有君子的一面,也有小人的一面。我们通常都假定自己是君子,别人是小人。就算如此,不过或许是你君子的一面多些,他小人的一面多些。我们对自己,对任何人,首先是体现自己君子的一面,然后是激励对方君子的一面,不要把别人往坏处推。你当他是君子,他君子的一面就转向你。你当他是小人,他还要展现恶人,给你好看!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这一句深刻!要反复体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杉版资治通鉴【2175】不要过分疾恶如仇。2024-01-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hi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