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教育的过程中,每个老师都难免会犯错误,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错误伤害了学生的心灵,那会让自己无比愧疚,留下遗憾。
李镇西老师劝诫同行,教育者要避免四个方面伤害学生的心灵———不要对学生扬起拳头;不要用刻薄的语言伤害学生;宁可被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不要表现出对学生的绝望,不要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参加工作20余年,教过各种各样难以管理的班级和学生,也积累了一点点管理经验。对于教育学生而言,关系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有的老师说话管用?有的老师说话就不管用?这当然有沟通艺术的因素。我觉得重要的还得看你有没有和学生建立心灵的连接。学生从心里接纳你的时候,你讲的话他才能听到心里去。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我觉得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是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好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教育即关系。
不打学生,这一点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但是不用刻薄的语言批评学生,这一点恐怕大多数老师都做不到。因为人在生气的时候,情绪往往难以控制,一些刻薄的话随口而出,这样的语言往往最伤害学生柔软的内心。肖培东老师说过:“多多引导吧,让他们觉察到我的存在,不是通过紧握的拳头,愤怒的脸颊,而是通过我平静的语调依然温和,但内蕴着力量的声音,还有我的微笑和紧紧盯着他们眼睛的目光。”我觉得这句话不仅适用语文老师,更适用于每一个教育者。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是用温和而坚定的语言,而不是凭借愤怒和刻薄。
一直以来,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都还算融洽。但是当了班主任以后,发现班里确实有一些自身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很差的孩子,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往往事与愿违,给工作带来了难度和压力。我发现对这些孩子婆婆妈妈的讲一对大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在哪个班,老师都是这样给他讲,他已经听了无数遍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我觉得,首先就是与这样的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让他感觉到你并没有因为他的不良习惯而歧视他,让他从你这儿读出平等和尊重。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第二,要善于从这些孩子身上发现闪光点,适时的鼓励他们,让他们找到自信。当他们按照你的要求去做的时候,或者接近你的要求的时候,这样的机会你一定不要错过,一定要表扬她,赞许他,鼓励他。因为有了你的赞扬的强化,他可能会向你想要的好的方面发展。
我们班的小赵同学,上课不遵守纪律,爱开小差,摆弄小东西,值日的时候也不积极。同学们经常提他的意见。有一次我看到教室后面的垃圾桶旁落了一些垃圾,我说:“小赵同学,你可以去打扫一下吗?”他二话没说,马上拿起笤帚和撮斗,把教室后面打扫的干干净净,比平时的值日生扫的都要干净。我马上表扬他,我说:“小赵同学,你做事真认真,真是一位劳动小能手,把地扫得这么干净,平时他们都没有你干的好!”他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看得出来,得到老师的表扬,他还是很高兴的。后来的值日他一直都很积极,还很认真,扫的很干净。我想这就是表扬的力量。据说赏识可以拯救地球,看来是不无道理的。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行为,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让教育少一点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