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个好天气,闲着无事,去华州区太平峪遛遛,不识路,被导航忽悠着,开了半天,到一个山峪口,铁门上锁,进不去。心里纳闷,问村民,才知太平峪在东面,离此还有十公里,悻悻然返回,该死的的导航继续嚷嚷,“掉头,前面掉头”。一怒之下,愤然关掉,只管沿山道行驶,一路向东。
荒弃的家属院无意中朝窗外一瞥,看见路边有一废弃的大院落,里面耸立着好多的老旧楼房,却见不到人影,颇觉诡异,好奇心促使我,停车,走近细看。
虽有大铁门,却形同虚设,因为旁边的侧门洞开,一株桐树孤零零的屹立,花已凋谢将尽,满地残花,嫩绿的新叶长出来,有小鸟在枝头窃窃叫,怕惊动这里的安宁。走进院子,一栋栋的楼房,静悄悄地,默无声息,门窗几乎被扒光了,像一个个的黑洞,一阵风过,让人想起聊斋里的故事,不觉毛骨悚然。
荒弃的家属院门口的一栋红砖单身楼,完全就和我二十七年前,初进师范工作时住过的楼房一模一样。也是单边楼,也是三层高,也是楼梯在中间,楼道连着各家各户,这样的楼道,晒太阳那是最美不过。楼顶竟然长了几棵不小的树,可见最后一批的住户也已离开好多年了。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来思,杨柳依依。小楼犹在,人却回不来了!
荒弃的家属院门口有两排平房,想当年,这一定是为刚结婚的年轻人所住,早已千疮百孔了,那些离去的人们,是否还会想起这偏远的山脚下,自己曾经温馨的家。也许,这简陋的屋子里回荡过他们的笑声,屋顶弥漫过饭菜的香味。西边有一座两层小楼,悬挂着红十字会的标志,这一定是厂医院,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在远离城区的荒山野岭,这无疑是一个能给人希望的地方。
荒弃的家属院还有一座稍大的楼,也是两层,门口四个字“综合商店”依然清晰。当年也应该是货物琳琅满目,人声嘈杂纷乱。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屋子,如果有灵魂,也会发出无奈的长叹吧!院里的荒草枯了又绿,一年一年,再也等不来老顾客了!
荒弃的家属院再往里走,是几栋五层家属楼,楼的质量不错,灰色的外墙,依旧平整,没有一块剥落,只是落水管已被人扒掉,雨水侵蚀,这些地方自然有些污垢,其他地方涂料的颜色并未大变。这是三十年前的经典模式,我也在这样的房子里住过,每栋楼前有一排小房子,俗称煤房,冬季里发的煤,自行车也都放在这里面,不过此处的煤房顶竟设计成拱形,既别致,又不易漏水。外墙上,还写着换煤气的电话,看来90年代初的时候,这里还住着人。想想,当年的这个时候,夜幕降临,在这秦岭脚下,在茫茫的暮色中,突然有一个院子,有一排排的楼,一盏盏灯光点亮,一个个身影在晃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会让人感到多么的温暖。
荒弃的家属院住过家属院的人,都知道,这其实就像一个大家庭,所有的人几乎都认识,每天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吃过饭,或聚在楼下说说笑笑,掐猫逗狗,含饴弄孙。或聚在某个人家,尝几碟小菜,品一壶香茶,下三四盘棋,打五六局牌,悠悠闲闲,时光就从指缝里悄悄溜走了。休假的日子,自然要去山里游玩,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厂里的人应该习惯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吧!也许,有些人就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这是他的故乡,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虽然离开了,根应该还在!
荒弃的家属院再往后走,应该是子校吧,一片空旷的场地,应该是操场,四层的楼,怎么看都像当年的教室。看不见操场上欢蹦乱跳的身影,听不到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了,如一阵风,带走了这里的一切。残垣断壁,道不尽的荒凉。昔日的孩子们,应该早已成人,在人生每一个路口,还会想起最初的驿站吗?想起这里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吧!
荒弃的家属院人这一生,总会留下无数的脚印,光辉也罢,黯淡也罢,谁都少不了。人生的路其实就是由一只只脚印的串成,脚印越多,人生才越丰富,越精彩,才不算虚度。
出来时,遇到当地人,才知道这里是原来741厂的家属院。听名字带着神秘的时代感,始建于一九六八年,是国家“六五”规划的三大半导体硅材料专业科研生产基地之一。九十年代搬到西安,即陕西华山半导体材料厂。
荒弃的家属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