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宅在家的这些日子,我隔两三天就到小街上溜达。买些新鲜的橘子、李子,再去菜市场逛一圈,然后带些鱼肉青菜回家。
小街不大,只有两条主街,站在路口中间,一眼就能望到头。这里也不是小镇,它比镇上还要小得多,这些年小巷也不怎么热闹了,卖家可能比顾客还多。但是小归小,你想买什么日常需要的,都能够找得着。
每次我把小电车停在路边,然后往巷子里走。每次固定经过几户人家,几家小摊,所以我每次都能看到固定的人。小巷子活动的人们多半是当地居民,他们或是开一家小店,或是支起一个路边摊 。除了几个像我这样出买菜的年轻人,老年人占了三分之一。
我不知道巷子里的人们是怎么度过一天的,可能就是看看店面,摆点小摊,或是抱着着牙牙学语的婴儿,平静安宁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我也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四目相对再转头而过,是我和大多数人之间唯一的交流。
02
第一次见到这个老爷爷的时候,我刚把车子停在路边。有人从背后和我说话,我抬起头就看到他对我笑。
老爷爷抱着一个小岁左右的小孩,说:“可以帮我捡一下那个风车吗?”我本能地反应,回答他:“好。”
我把脚下的风车捡起来,递给准备伸手过来的小孩,老爷爷对我说了一声:“谢谢。”这是我和他唯一说过的话。
一阵微风吹过,小孩手里的风车转动起来。小孩很高兴,一边笑一边手舞足蹈。
老爷爷抱着她小步慢走着,时不时把小孩举高高。
我有点好奇,总是有意无意看看这对爷孙在做什么。走到一个卖馒头的小摊时,他立住了。我看到摊主递给他一个透明塑料袋装着的馒头,老爷爷给了摊主一块钱。
我想这个老爷爷一定是一个疼爱孙儿的老人,那个馒头,一定是给小孩子吃的。他看起来有七十岁了,身子却挺得很直,没有一点衰老的气息。我猜他年轻时一定是个不平凡的男人。但他那头银白的短发和脏兮兮的布鞋总是在提醒我: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吧。
早起的清晨,他可能会抱着孙儿从巷头游荡到巷尾,估摸着早饭差不多了,再抱着小孩回家。闲暇一些的时候,他再去树底下和老伙计们下一盘棋,天黑了再回家。
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晚年罢了。
03
老板娘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她的家就在巷子的最中间,是一个适合做生意的“阳光地带”。店面不大,却堪比一个小超市,应有尽有。我买零食买饼干的时候,经常光顾这家。
说起来我家和这家店铺还有“亲戚”关系。我的一个表姐,就是老板娘的儿媳。可是我和姐姐已经多年不联系了,奶奶走了之后,过年过节她也很少来我家。而这个老板娘也不知道我的存在。
我曾经想过,要不要再打声招呼呢。但我又想起来,几年前我在这儿逛街的时候碰到表姐,她让我等一会儿,然后送了我好多的月饼,还让我带一份给二叔。小时候没觉得什么,现在年纪大了反而觉得不好意思。
那天店里生意很多,老板娘忙前忙后,实在忙不过来了,然后她冲着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丈夫吼了一声。
我买好东西付好钱,走出门口的时候觉得用左手提太重,又换了另一只手。
04
小巷有一种特色美食,我们这边管它叫“猪肠饭。”米饭伴着猪红炒好,灌进猪大肠里面,再放进油锅里煎,那种香软酥松的感觉,很多年都忘不掉。
小时候每次上街,都要买些回家,五块钱就能买一大袋。后来我去过更大的城市,逛过更热闹的街区,都找不到猪肠饭卖。
一个中年女人在路边支起一个小摊,滋滋作响的油锅里翻转着香喷喷的猪肠饭。我被这个香味吸引,立住了脚。
我说要十块钱,女人说好咧。只见她熟练地把油锅里的猪肠捞出,用小刀切成一小块,然后打包好。我接过来的袋子,觉得比小时候买的分量少多了。
我不记得这还是不是以前的那个摊主,可能她摆这个小摊已经好多年了。她的生意也很好,不到中午就能卖得差不多。有时候我觉得她很亲切,因为她和我妈妈一样爱笑。下次我再来她应该还在这里吧,那我再来买多一点。
05
大人们常常会对小孩说“你要好好读书,要走出这个小地方。”可是当我走进这个小巷,看着来来往往的村民,并不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好。
他们老一辈的人,或许从来没有走出过这个小巷,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小镇,把一天活成了一生。
可是并没有不值得过的人生,不论是大城市的灯笼酒绿,还是小巷子里的安静祥和,都有他们自己的活法,不是吗?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无非就是让自己活得开心,把日子过得快活了,在哪里过都是一样。
我转过头回望着小巷,此刻阳光普照,宁静且安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