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文谈“染指”典故来历,不禁莞尔,有权有势者太任性了。一个是国君郑灵公,另一方则是贵族公子子公(名“宋”),二人仅因个人恶搞,炫耀,以及虚荣,不顾大局和对方感受酿成弑君身死之惨剧!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子公与子家将见(郑灵公),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子公)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本来贵族公子子公(名宋)爱炫耀,以食指有预感能力向子家显摆,二人去见主公见厨师正解鼋,更印证了自己特异功能,恰好二人相视而笑被灵公看见,灵公不予子公食用龟汤也许为了显示自己才是老大,打击子公自信心,却忽略了小人遭羞辱尴尬后的愤恨报复之情。
染指记载于《左传》,司马迁《史记*郑世家》记录了灵公被弑后的结局:郑人欲立灵公弟去疾,去疾让曰'必以贤,则去疾不肖,必以顺,则公子坚长。坚者,灵公庶弟,去疾之兄也,於是乃立子坚,是为襄公。
灵公死后,众人打算让去疾接班,而去疾面对弑君凶手(肯定有兵力支持,武力值又非等闲)威胁尚在取了推脱之策(若上位,子公肯定防其报杀兄之仇,且名正言顺为君报君,死亡威胁就在面前),让非嫡系兄坚继位。
唐白居易诗《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馋子背人先染指,老妻报我只攒眉。白居易儿子馋酒熟之香,先用手指蘸着尝尝,孩他妈告状,诗人止是攒眉而已,未如灵公弄的人羞愤难当,自家人内部处理大事化了了。
今天染指泛指分取利益,多贬意,指分取不当非份之利益。美国在我南海屡屡挑战我国核心利益,鼓动各国与我争斗,即染指南海。PGone与李某夜宿一室,照顾“嫂子”,又是染指一例。官员贪污受贿,干涉工程承包,规划设计,小至村官假公济私,私分拆迁款,扶贫资金,为亲友违规办低保皆可用染指形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