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去菜市场买菜,心想着要买块豆腐,两张豆皮。在买完其他东西去买豆腐时,进前一看,换成了海鲜了。门头的招牌还是好好的,怎么就换人了呢?
我一直以为卖豆腐从来不会亏本,这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豆腐的吃法太多了,不信你听着。
豆腐做之前是豆子,泡发以后才上磨。正常的话就是做豆腐,如果发芽了,就是豆芽。磨了豆子是豆浆,然后可以是老豆腐,上了卤水是豆腐。豆腐又可以卖生豆腐,也可以做成豆制品,像豆干,豆腐皮之类。还可以做豆腐乳,臭了就是臭豆腐。从生到死没有一处是浪费呢!
它怎么就关门了呢?兴许是家里有事顾不上这个门店了吧!必然不是因为经济环境的原因。
这条街上面卖豆腐的就这么一家,而且品种很多,让我一直不知道怎么交代自己的口腹之欲。
老妈跟西瓜念叨在我和我哥小时候,家里也做豆腐,那个时候很麻烦,我依稀的有点印象。有两片磨,那种厚重的花岗石,上面刻的一天天的很有规律。上片磨有一个孔,把豆子撒在磨盘上通过这个口漏下去;小毛驴一套,蒙上眼一圈又一圈,白色的浆汁嘀嗒着落入底下的大锅。然后是过滤,用纱网吊起,一勺一勺往里面舀,最后总归会有一坨豆渣。豆渣营养也很丰富,专门有人做饼子。煮豆浆的时候,在放卤水之前总盛出来一碗给我,放上糖,冲淡了腥味。
豆腐呀,我还得寻找一家,改天再去转转,看看能不能发现新大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