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作第112天。
罗振宇在2018“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到了刘润老师的曾说过的”不抽象,我们就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我们就看不到本来面目。“其中所言的抽象和还原的过程其实就是智慧的成长过程。通过抽象的过程增长智慧很好理解。我们总尝试用某个公式、定义来帮助我们总结理解某一类事情,其中特别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哲学,用抽象的语言来解释事物内在的规律,通过"抽象"使我们具备"见微知著"的能力,从上学至今,我们一路学过来,学的就是这个,包括现在开始的"200工程"其实质也是各类的"抽象",而我的目的则是汲取熟悉掌握它。
抽象与还原的关系就犹如知与行之间的关系,阳明心学中提到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就是知与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是学以致用的全过程。抽象和还原的过程犹如计算机对数据包进行压缩和解压缩操作般,但抽象的过程对"事物真相"的"压缩"是存在损失的,那么在还原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实现"完美解压"?罗振宇开出了"多元思维模型"的操作指南,是的,就是大师兄查理芒格所提出的。用多元思维解读事物,将更加逼近"还原"出其真相,但对于还处于抽象过程刚起步的我,还原总还是觉得太早,但真的还早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