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这么多年,因为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一直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每天在交流,文化的冲突,融合和理解,在每一件事情的处理上,会有不同的出发点,解决方案和观点。
很多学语言的可能深有体会,你想学好一门语言,真正理解语言的魅力,真实含义,是需要去学习该国家的历史,文化,才能体会到语言真正要表达的含义。这些也都体现在我们工作之中。我们会发现在和其他国家人在探讨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达成一致,或者会感觉不舒服,因为他们的方式和我们传统习惯的模式冲突很大,也会感觉很多时候大家不在一个频道谈话,这些都有可能是文化冲突带来的后果。很多在外国人或外企环境下一直工作的人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在国企,民企看来,很难理解或接受,一些流程和事情也很难推进下去。同理,我们可能会觉得情理之间,可以通融的事情,为何一定要上升高度,搞那么复杂,一板一眼,明明一句话或者一个人可以解决的事情,非要分成很多程序和步骤及审批,觉得不方便。关系是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学的很重要的一句话,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关系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崇尚中庸文化的国度,很多时候不会一是一,二是二的,把事情说死,不给自己留余地,总是想左右逢源。而很多外国人会认为把事情讲透,流程理清楚,才能更好的去分清责任,做好事情。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是一个比例的问题。 说实话,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西方这种处事风格,这可能和我工作的经历有关系,这样相对简单明了,不需要考虑过多是否在处理事情上得罪人这回事,当然这也看具体人是谁。层级越高,其实应该考虑越全面,这也是leadership的体现吧。相对层级低的,就更简单,事情处理排第一位。
人好面子,中国人可能更是如此。 所以,尽可能的还是要够外交辞令,但是这和是否能够清晰直接果断指出问题其实不矛盾,技巧可以提高而已。
曾经管理一个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这段经历其实很有意思,我也非常珍惜这段经历。因为在日常管理过程,真切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带来处理事情,管理人员上面方法不同的验证和提升。 即使都是来自亚洲,日本和中国文化就有很大的不同。日本人从小被教育,不要麻烦别人。这样的教导之下,他们尽量会去独立解决一些问题;他们的客户理念也真的是客户都是对的,这也带来不少冲突和探讨;等级观念,让他们喜欢抄送领导;精益化理念让他们希望把所有事情做到极致,任何的改变真的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验证才能实施。西班牙为代表的讲西班牙语的南美国家,相对来说就很自由,享受生活,时间观念相对要差一些,说的好还是做的好可能并不完全在同一个层次。我们最近和南美的一些事情处理上也可以看出来,文化差异导致的对事件的理解,紧急性的认知都是差距很大的。俄罗斯人,嗯,比较怎么说,有趣的一类。组里会闯红灯的,一定是俄罗斯人,他们也是过于灵活的,所以存在着黑,灰,白关的做法,这个和国家经济的发达程度也有关系吧;当然,俄罗斯人也是很有经济头脑的,淘宝用的最好的居然就是他,还知道拼箱回去卖,服!美国大叔,太厉害了,是个中国通!也是对组里每一个客人都清清楚楚,经验最丰富的销售了。不过不是很喜欢数据方面的东西,但是每个客户的各项需求,filing,都做的非常到位,也非常乐于分享。中国台湾人,绝对外交家,和中国大陆人或者说把中国文化发挥最到位的了。大哥风范,客户喜欢。同事,领导认可,都很professional做事情。这些当然不完全和文化有关,和人的个性都息息相关,但是一定和他们的教育背景,大环境都分不开的。
不管哪里的文化,没有绝对的好和坏,都有它的两面性,如何去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效能,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当一个人职业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适应是最重要的。多观察,多体会不会错。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根本,如果是中高层,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skill,在外企也是尤为重要的。上层管理,员工团队管理,协同能力,都是考核一个Leader的综合素质的因素。
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提升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既能适应外企文化,又能适应中国环境;既能管理外国友人,又能管理国外客户;既能带领中国团队,不断完善,走向国际化,这可能是更好的价值体现。
文化冲突不可怕,文化融合和发展是硬道理。在国际化竞争的环境下,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前进,融合各国文化,是保持活力并在竞争中胜出的法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