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东方“小作文”事件频频各种道歉,东方甄选董事被罢免,主播在直播间言论不当引发网友掉粉之类的事,可是操作一波流量。这会不会是流量背后的运营?一波骚操作。玩直播的估计最清楚。然后网络上开始流传新东方的各个职位薪酬图片。真伪不详。
但是从近日的频发视屏,该公司因为主播董与辉的突然离开直播间而引发了很多支持他的网友猜测和以取关掉粉抗议。
我并不追任何一个网红,但是我深知一个“教书人”一旦成为了商业模式的“背书人”。那就永远会和利益挂钩。刚开始新东方老总在双减之下捐赠了课桌椅,我觉得很会送人情,一是表明自己对“双减”的政策支持,二又在业界的人赚足了好感,顺便还做了一下公益。为他们新东方背后转型做足了夯实的基础。公众最好这一套。不得不说人家把这个心理学运用很到位。
但是因为直播间的东西价位,我几乎没买过任何一个网红的东西。估计因为我以前喜欢在各打购物平台买东西原因,我始终信的是真正专业卖东西的电商。所以购物也选择对比三家后购买。2023年在某音上购物体验感不错。
当时他们爆火时,我也曾去看过,主要想看看网友们追随的网红啥样,可能因为我是颜控吧!我没怎么坚持到最后,也可能因为我日常消费水平,就是穷,哈哈哈哈哈。
觉得买不起他们直播间东西。我对才学没什么滤镜。可能因为我也是读书人。且同龄人。我还是和他们同一职业。没什么感觉吧!就是理性的认为他们卖的东西我消费不起。特别是某北大才女顶着曾经的头衔在直播间大喊上链接,卖各种东西时,我对曾经的读书人已经没什么好感。
某邻的夏老师也是前新东方员工,我也关注过他们的团队,他自己也单干。但是我看到他们也在坚持各种线上教育,只不过换了个赛道。即使某音流量不咋地。
可能我的判断是基于各头部教育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对比,我还是比较喜欢关注做知识类的直播间。而不是那种打着教育旗号去做和教育不相干的事。毕竟教育一被商业化,味道就变了。这也是国家为甚么出手,打击资本深入教育行业了。
利益面前,只有考虑哪个最大化,只能说新东方给董提供了平台,让更多公众认识了他除了上课以外的一面。而董也给东方甄选带来了效益。二者是相互的。哪怕网友们觉得董应该得到更高的报酬。但是别忘了,谁提供给你机会和平台的,是新东方后面的老板。
这几年,短视频和直播一下子火了的人,其实都是抓住了这个风口。背后的团队和资本运作掌控着流量密码。钱是最大的推波助澜,还有某些主播的某些“亮点”被粉丝所青睐。追随甚至像追星一样支持。而背后都是要为自己的不理性买单。
![](https://img.haomeiwen.com/i7387270/341b9be9a20f108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