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二十四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有言:《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人之所感,天地万物,人情世故,小大形状,内外关系,远近高低,往古来今,与时消息。人之所以感,或以眼耳鼻口,或以身体发肤,或以心志神灵,或以所能驾驭的一切方式摄取信息。其所观所感者与人的精神世界相互作用,产生独立或者纠缠的映像,或主观,或客观,或感性,或理性,或因之以自成一体,或杂之以混沌自然。所感之浅者,寒暑温凉也,喜怒哀乐也,情绪欲望也。所感之深者,经世致用也,利益得失也,规矩准绳也。所感之至深者,通神也,道德也,囊括四海也,宇宙洪荒也,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是以,《周易程氏传》曰:“夫以思虑之私心感物,所感狭矣。天下之理一也,涂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一句话,人是万物之灵,至诚明道,至诚通神。
具天性者,有自然之德,纯樸而能精诚明道,所谓生而知之者也,率性而行自然,故知行合一。教而学者,困而学者,为人之道,学而知之,知之能明,明而能行,行而能久,久而能醇,醇而能诚,诚而神明。诚之至,自然率性,率性而行,不知而明;明之至,循道而已,循道自然,天地诚不我欺也,天地不自欺也。
是以说:天下大同,以万事万物之道理一也。或以一生万,或以万归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