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时义25

中庸时义25

作者: andy言道 | 来源:发表于2025-01-04 06:44 被阅读0次

其二十四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有言:《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人之所感,天地万物,人情世故,小大形状,内外关系,远近高低,往古来今,与时消息。人之所以感,或以眼耳鼻口,或以身体发肤,或以心志神灵,或以所能驾驭的一切方式摄取信息。其所观所感者与人的精神世界相互作用,产生独立或者纠缠的映像,或主观,或客观,或感性,或理性,或因之以自成一体,或杂之以混沌自然。所感之浅者,寒暑温凉也,喜怒哀乐也,情绪欲望也。所感之深者,经世致用也,利益得失也,规矩准绳也。所感之至深者,通神也,道德也,囊括四海也,宇宙洪荒也,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是以,《周易程氏传》曰:“夫以思虑之私心感物,所感狭矣。天下之理一也,涂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一句话,人是万物之灵,至诚明道,至诚通神。

具天性者,有自然之德,纯樸而能精诚明道,所谓生而知之者也,率性而行自然,故知行合一。教而学者,困而学者,为人之道,学而知之,知之能明,明而能行,行而能久,久而能醇,醇而能诚,诚而神明。诚之至,自然率性,率性而行,不知而明;明之至,循道而已,循道自然,天地诚不我欺也,天地不自欺也。

是以说:天下大同,以万事万物之道理一也。或以一生万,或以万归一。

相关文章

  • 《中庸义疏》·自序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所开创的儒学不同于诸子百家中的某一学派。“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儒学乃大中...

  • 中庸-25

    原文: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概要:君子之道,是从最普通的人们中开始孕育,而其最高的境界,昭著...

  • 国学的数学原理与社会理想的发展方向

    “义者,宜也”(《礼记·中庸》),《墨子·经上》说:“义,利也”,《朱熹集注》讲:”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 《中庸》与《大学》(五)

    十五、“诚者自成也” 与 “诚意” 《中庸》25章与《中庸》首章呼应,是《中庸》这部经典最重要也是最难读的两章。且...

  • 切脉中国人的义-2017文化觉醒元年11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

  • 详解《三字经》目录

    一、缘起 二、性善 四、教子 六、学义 二六、中庸 二八、孝经 三十、易经 三一、尚书

  • 转载| 钱穆:《中庸》新义

    (收录于《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二)) 《诚明》篇 天人合一之说,中国古人虽未明白畅言之,然可谓在古人心中,早已...

  • 🎏《中庸》日课25

    《中庸》日课25 儒家的三达德都要靠中庸才能成立的,三达德也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方法,处理人生的所有事情都离不开智、仁...

  • 义精仁熟,没有私欲,才能做到中庸――中庸心得(九)

    义精仁熟,没有私欲,才能做到中庸――中庸心得(九) 文/乐呵呵777 第九章心得体会: 在第九章中,孔子说:“天下...

  • 玄远冷隽 高简瑰奇 ‖ 第十期 庚子之殇

    《大学》谓之“致知格物”,在《书》谓之“精”,在《中庸》谓之“慎独”,在《孟子》谓之“集义”,其工夫一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时义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qb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