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自己的记忆被击穿了。
塔拉,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姑娘,他有一个信仰极端摩门教的父亲,还伴有一定程度的狂躁症,他有一个软弱的母亲,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哥哥,也有安静爱读书的哥哥。
她成长在大山里面,也生活在父亲的废料厂里,她没有上过学,但是最终她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最高学府剑桥和哈弗,她拿到了博士学位,她通过教育救赎自己脱离了所有关于童年的噩梦。
她的童年我无法深切的感同身受,我也成长在大山里,我能理解她关于大山和大自然的一些描述,但我的家庭除了贫穷却还算幸福。
她去求学时的种种我却非常能理解,一个山里长大的孩子,初去城市,不能忍受周围别人习以为常的嘈杂,所有的声音都对她格外响亮,她习惯了大山的寂静,不太适应城市里的一切,我也有过这种感受。城里的姑娘们穿的花枝招展,但是她却穿着哥哥的牛仔裤还有宽大的T恤,在同学中显得格格不入,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我也有过。她在父亲的废料长工作,下了班去卫生间洗去一切的污垢然后去找男朋友好像所有的污垢都随水流向了下水道和她无关,我也有过,只不过是洗去手脚上的泥土。她在学校上学然后假期回到父亲家中废料长工作,感觉自己在两个世界中切换。我去上学寒暑假在家帮忙务农,我也觉得生活在两个世界。她起初很少和别人谈起自己的家人,后来释然了才开始谈起,我也是。
我不知道原来在大洋的彼岸在很多年前就有姑娘经历过这些,如果我早一点读到她的故事,我会不会更受鼓舞。我知道我的童年比她幸福,有一个还算温暖的家,我从小接受教育,我也知道我求学没有她刻苦也永远也达不到她所取得的成就。
我仅仅知道,通过教育我离开了父母辛苦劳作汗流浃背的大山,我不再像父辈或者同辈的人那样汗流浃背的在大山中攫取生活所需,也不是像自己同村的姑娘一样早早辍学嫁人生孩子。但是我也仅仅只是走到了大城市,成为一名打工者,如果要努力在城市站住脚跟也是困难重重被高昂的房价劝退,我没有办法像别的年轻人一样靠父母的积蓄付了首付还是还房贷,我没有任何责怪父母的意思,也从来也没有指望,我还想着拿出自己的积蓄回报他们,因为在大山里就是供我们上学他们也已经是竭尽全力走了比别的父母更辛苦的路了。
感恩塔拉的讲述,她的经历更加的激励过,尤其在中国一度重男轻女的时期,我能接受教育走出大山,我也是非常幸运的一员了。为自己经历感恩,为所有能通过教育改变自己命运的女性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