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一个搞笑视频,一群人路过一颗桃树,看见树竟然有一颗水淋淋的桃,大喜,树太高摘不到,领头人思索一下,脱下一只鞋扔向桃子,桃没有打下来,鞋子被挂树上了,生气,又把另一只鞋扔过去,又被挂在树上。于是,一群人纷纷拖鞋往上扔鞋,鞋全部给挂树上。一群人很愤怒地盯着那颗桃。这时,一个保安走过来说:“你们有梯子不用,干嘛呢?”伸手递给头儿一架梯子。头儿手拿梯子,喜笑颜开。结局亮了:他把梯子也扔向桃树,成功地把梯子横挂在树枝上了。
笑过之后,想到了另一个故事——《鱼牛》。从前,有一条鱼和一只青蛙,一起在一口井里生活了很长时间。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来到了岸上,它东看看,西看看,觉得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这时,它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头牛,就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回到井里后,它向鱼描述自己在岸上看到的事物,介绍的最具体的就是牛了: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鱼边听边把牛的样子画了下来,但它画的仍然和鱼的模样一样,一个大大的鱼身子,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头上长着两个犄角,还有大大的乳房,嘴里吃着青草……
无论青蛙如何仔细地观察、详细的描述,都不能代替小鱼对“奶牛”形象的建构,小鱼的“奶牛”形象只能通过自己获得。说明学习只能是学习者的自我建构——在原有的知识上建构起来的。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但是要想有大的突破,发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必须打破定势思维,基于学生的经验,还要改组经验,提升经验。
今日上午的学习,对我就是一次经验的改造。评价项目班的学习,每周一天,一共安排了16次,不光要听讲座,还要做作业,研讨作业,汇报作业,典型的体验式学习。这一次是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我们小组选择了制作学生学习背景调查问卷。组长给我安排了写学生问卷的说明。一开始我以为组长体恤我忙率,给我安排了最不费力气 的活儿,我欣然接受了——我因为写问卷说明就是问卷前面那一段话。我举得活儿太少,主动把问卷又调整了一次。结果组长告知是问卷说明,不是问卷前面的说明,而是对整个 问卷的介绍,包括问卷背景,问卷目标,问卷工具,问卷方法,问卷技术,问卷结构与内容,问卷的特点等。天啊,要2000多字,我查阅了几份问卷说明,什么信度与效度的检测,实在是太专业了,我完全不懂。
打破思维定势,跳出舒适圈,痛苦过后有收获。我一边给自己喝鸡汤,一边强撑着写了一份自己也不知道写的啥内容的问卷提交给组长。
今天专家给我们指导,竟然表扬我们做得很专业。啊哈,即使自己不是太懂,先写出来,找人指点指点,多修改几次,就越来越专业了。下午的汇报,受到了另一位专家的肯定。成就感满满。如果一开始我就顺着自己的思维去做,不跳出原来的舒适圈,哪里来这样的充实与快乐。虽然我现在仍然不懂问卷分析的那些专业工具、专业测试和专业分析,起码,我在朝着更好的方向走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