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莉儿·布莱曼的母亲记录莉儿在四岁至九岁间父亲离世后对父亲思念的话语,充满童真、想念、悲伤、盼切、恼恨。
1、母亲一直记录孩子对爸爸的思念,我觉得这样做对孩子不是很好,孩子沉浸在悲伤里,已经很难生活在现实中了。可能母亲自己也一直沉浸在悲伤当中,更没有办法带领孩子走出来。也可能母亲在尽力引导孩子更多去记忆和爸爸的美好时刻,更多去关注当下和未来的美好时刻。
2、莉儿怕忘记爸爸,所以不停地回忆爸爸。而不停的回忆,却会逼着孩子总去面对爸爸死了的事实。到底怎样做对活着的人才是好的?我们应怎样缅怀死去的人?好好活着还是陷入悲痛?活得幸福快乐就一定会忘记死去的人吗?
我觉得不是的。首先,我们应接受死去的人已经死去这个事实,在当下的科技和认知范围内,他不会再回来了,不会再出现,不会再活过来,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其次,我们应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这样的事实?有的人会觉得,我们活得幸福会很对不起死去的人(幸存者内疚),他死了,为什么我们却能好好活着?而且还很开心很快乐,但他却再也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和幸福了。
可是,你想想,如果他能看到你现在的状态,他会希望你这样吗?如果他很爱你,他会希望你活得如此痛苦吗?我想不会。爱你的人,希望你活得幸福快乐;真正爱你的人,即便牺牲自己的幸福快乐,也希望你能幸福快乐。这就是爱之所以美的原因,因为有牺牲,因为有愿意,因为有默默守护。爱是克制自己。
活着的人生活的幸福快乐,也不代表就是背叛了死去的人和忘记了他。我们都觉得背叛就是没有和对方同甘共苦,没有和对方一起经历。但是生死是界限,活着才有一切。如果自己活着了,那就好好地活,否则,就是活着的死人。活着,却不能正常生活,让悲痛占据自己的身心,就会造成死去的人之外的损失。活得幸福积极才是对死去的人的尊重。我们好好地活着,也可以时常记忆起和死去的人在一起时的温暖片段,可以假装他还在,但不要奢求他真真正正地出现。我们记得他说过的话语,记得他做过的事情,记得他生活的态度,我们把这些延续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怎么会忘记他呢?而他又怎么会真的从这世上消失了呢?
死去的人,会希望活着的人好好活着,而不希望因为自己打断了活着的人的正常生活。活着的人,也会带着死去的人的精神继续活下去。死去的人并没有死,他在我们心里,虽然他的身骨消散于自然,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却可以永远留存。这也是人类代代相传的根本,繁衍不仅指肉体,也指思想和精神,代代相传的思想和精神,衍生成为民族文化。
3、一个人的情绪会影响心态,心态会影响行为,影响生活。莉儿过于缅怀爸爸,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在学校里别的学生拒绝和她说话,她一直怀念爸爸也没有办法认真学习认真生活,总是会提醒自己去想爸爸,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想,就很自责,觉得自己忘记了爸爸。看到粉红色、T恤、奶酪,都会想起爸爸,然后就会伤心。可是,如果我们看到死去的人的相关事物,不是伤心,而是感到温暖呢?想的不是他已经死去这令人伤心的事实,而是和他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呢?这样既可以不忘记他,自己也可以心怀希望地活下去。
不过这也不是小女孩的问题,因为她没有和爸爸一起的记忆,爸爸死去时她才四岁,记不得什么,所以,她要不停地提醒自己才能不忘了爸爸。
4、莉儿身边也很少有人帮助她,去温暖她,同学们甚至嘲笑他,这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伤痛。如果身边人能够温暖她,或许她也不会如此悲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