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之前听了很多负面的,说慢,作,无聊。。。因此静了心来看,这其实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
比起蔡明亮导演标榜的生活中无故事的电影,这部戏的故事性是太强了。藩镇有着亲朝廷和反朝廷的两股力量。公主嫁到藩镇,本来为自己的儿子张震和亲朝廷官员的女儿舒淇定了亲,可是为了儿子掌权,背了婚约让孩子娶了另一派势力的孩子。又让自己的道姑姐姐把不甘的舒淇带走培养成刺客。数年后朝廷不安,公主去世,妻妾孩子成群的张震掌权,倾向于反叛朝廷,道姑于是遣舒淇杀张震。舒淇回家以后,救了被张震夫人迫杀的父亲,舅舅和张震的小妾,回告师傅没杀张震因为不想引起藩镇大乱。师傅想杀舒淇已不能。舒淇邃离去漂泊江湖,而张震则准备起兵反朝廷。
看这戏的时候,我不时地会想起黄金甲。非常熟悉的各派杀戮,非常熟悉的后宫斗法。感谢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太多类似的故事,时时浮上心头,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但是故事是类似,说故事的人则必须各个不同。每个电影人的表现手法,就是他们把一样的故事讲出不一样的风味,让听众仍会投入仍然感动的本事。侯孝贤的手法有着强烈的日式影响,这部戏其实很容易被认做是一部日本电影。看戏的时候,我不断地想起川端康成的小说。比如说,从器物见人物。川端写一个女人用的手绢,如何如何精致,对这个女人不着一笔已能让人感受她的美。聂隐娘电影中的衣服,器物,都极为精美切合人物形象,自然地刻画出人物的气度做派和当时的文化氛围。又比如,侯导热爱的用长镜头铺垫情绪,也就是一般人抱怨的慢。尤其在我们现在刷着手机看电影的时代,没有二十秒一个爆破已经是闷,怎么能忍受长镜头?而回想日式作品里是很多长镜头的。象雪国的开头“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这个名句放在电影语言里实际上就是一个长镜头。侯孝贤导演用长镜头,不是邀请,而是强迫观众进入剧中的世界,跟剧中人一起思考。比如聂隐娘回报师傅的一幕,在隐娘进入镜头前,师傅在悬崖上站了超过二十秒,看着山峦间雾起弥漫,这时师傅已早知道她倾心之力培养的杀手没有做她想的事。这个女孩已不再是她的工具,不能保护朝廷利益。而这不能控制的利器悬于天地之间会有什么后果,实在难以预测。侯导演用一个长镜头,迫使观众站在剧中人的视角一起心情沉重一起思考出路,下一步的动作不是耍给你看,而是要与你同心。蔡明亮导演说他找的是求开发的观众,商业电影找的是求娱乐的观众。我想侯导演找的是愿意同行的观众。你是哪一种人?今天想看哪一种电影?你是不是很清楚呢?
这个电影的美毋庸置疑。每个镜头都像一幅画。但是好就好在,不仅有佳句,而且有佳章。这些镜头不是为美而美,而是与情节人物紧密结合,提高了电影的格调。整个电影就象一首誹句,精致忧伤。外景地本身其实一般,但是侯导愿意等到最美的时刻才拍。应该很花时间。等天亮天暗,等雾起云散,等光让树叶有了生命的绿。。。。不仅是外景,就是内景也一样。张震和胡姬床上说话的戏,丝绸的帐幕飞来卷去,烛光在丝绸上滚动,在人身上飘荡,非常美。不知花了多少功夫。也因为如此,侯导的精力都花到追求这个韵味上去了。演员的表演反倒无所谓了。当时看的时候不禁想,他们不知演了多少遍,可侯导选的大概是光影好的那次。至于演员怎么演,可能没注意。
于是说到这个电影的缺陷了。这个电影的戏剧性够了,但是人性不够。人物都是比较单一的。反复强调的孤独感,几乎存于每个人物身上,但是来回地讲,画公仔画到出肠,反倒过了。电影有极强的导演烙印,演员反而不出彩。聂隐娘应该算相对复杂一点的人物,可是舒淇几乎没有表情的脸实在无法传达。反而被演张震夫人的周韵抢了不少戏。至于张震的戏,又打鼓又跳舞又耍剑,身体动的挺多,就是忘了脸上和眼睛。其他的人,感觉也比较象华丽背景里的牵线木偶。自己的特色都没了。倒过头想这部戏,仿似人物都化入山水和雕梁画栋中,只留一缕忧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