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了第七十九回,我小心翼翼的,非常珍惜地去读曹雪芹的文字。
一、绝唱: 我本无缘,卿何薄命?
贾宝玉在给晴雯写完了芙蓉女儿诔之后,遇到了林黛玉,林黛玉和晴雯真的是形和影不离。试想你是林黛玉,在假山的后边听到一个男子那么深情地全心全意地在这个僻静地方祭奠一个丫鬟,你会是怎样的一种看法?你会看到他的真诚,你会感叹到他的深情。所以林黛玉也是一片真情地回应贾宝玉,他们两个人的内心没有任何的隔阂。在内心当中,他们完全成为了一体,心心相印的对象。我尤其尤其感动于他们两个对一句诗的更改,我感觉这是绝唱。修改是建立在芙蓉女儿诔的基础上,绝唱中的绝唱。
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陇中,女儿命薄。——宝玉
黛玉给他修改了一下:
茜纱窗下,公子多情;黄土陇中,女儿命薄。——黛玉
“茜纱窗”,一下子从晴雯到了黛玉,因为黛玉的潇湘馆就有茜纱窗,这里是借代手法。黛玉将自己置换红绡帐,这的确耐人寻味!也看出黛玉的才情与大胆。这么聪慧的姑娘怎么可能看不透王夫人的心肠与伎俩?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宝玉
本来是丫鬟和公子的关系,现在彻底成了小姐和公子的生命关联!宝玉将“公子”明确为“我”,具体到林黛玉与贾宝玉,一个在窗外,一个在窗内,一个是黄土中,一个在坟墓外,深情如斯的一对恋人极难处于同一空间!极难在人世中成为眷属。
所以,“黛玉听了,陡然变色。”
一语成谶,一石二鸟,晴雯和黛玉互为表里已然坐实,曹雪芹的笔法,不得不服,曹雪芹的生命关照,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二、绝望: 温厚女难活,河东狮能存
薛文起误娶河东吼,贾云春误嫁中山狼。
姑且不论娘家经济财富问题,贾迎春和夏金桂,谁的命运更好一些?至少在世俗人的眼中没有人敢去欺负夏金桂,连呆霸王薛蟠也害怕,他至少不敢欺负她,不敢随意地打骂他,不敢不给她饭吃,不敢给他白眼儿……但是真真正正温柔和顺的贾迎春,却被丈夫折磨得死去活来,最终命丧黄泉。所以,作为一个女子温柔和顺有什么用?
真是枉自温柔和顺,有时候还不如河东狮。
为什么世间那么多的夏金桂?为什么一个女子一旦结婚了之后就会变得面目可憎,全然没有之前当女儿的那个态度?因为,如果她还是以前当女儿的那个态度,没有办法适应那个“吃人”的封建社会,没有办法和那些“浊臭逼人”的男人相处,不自己跳进泥潭,不同流合污,就不能明哲保身。所以我读完了之后真的非常赞同贾宝玉的想法,这个世间很多很多浊臭逼人的男子。当然不是每一个男子都如此,毕竟还是有一定的比例像贾宝玉,那样的护花使者。没有结过婚,没有经历过婚姻,没有经历过男方的家庭,你没有办法去理解这里面的辛酸痛苦,一个女孩子从自己的娘家来到婆家,举目无亲,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如果婆家对他不好,世情又那么冷暖,让她怎么样活下去?
那就只有比谁更世俗,比一比谁更无赖,比一比谁更泼辣,比一比谁更王熙凤,谁更夏金桂!你像迎春那样去忍耐,去修炼自己的品格,去读诗书,那个男子,他能够理解吗?他能够尊重你吗?你能够活下去吗?被逼迫的呀,在那个封建社会,在那个男权社会当中,一个女子真的很难很难保持自己的高洁,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的,除非像晴雯,像黛玉那样随风而化,才能保持自己的纯洁、高洁和美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