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影子人》的烛光,三代人的温情

《影子人》的烛光,三代人的温情

作者: 青幪 | 来源:发表于2021-11-22 10:50 被阅读0次

    《影子人》的故事,前半部分讲述了“我”三岁时躺在病床上时,妈妈捧着红烛光走出房门,在暖橙色烛光的摇曳中,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一边唱着有趣的童谣,一边为“我”表演好看的影子戏。都说大多数人关于儿时的记忆,最早可追溯到童年两三岁时期,或许这一段影子人的记忆便是“我”关于幼时的模糊回忆中,最温馨最难忘的一段。

    无论是影子人头上戴的那顶小毡帽,还是至今清晰可见的影子人侧面影像轮廓,又或者是妈妈唱的那首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歌谣,都随着妈妈那不停地一边呵气,一边嘘暖双手并摩搓脸颊的身影,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之中。

    在这有趣的影子人游戏中,“我”的病好了,那一年,“我”三岁。

    后来啊,离开农舍,搬进城市里的大瓦房,蜡烛转为电灯,灶火变为煤火,影子人也渐渐地被“我”遗忘。回忆跳转到一个寂寞的停电之夜,千家万户,漆黑一片,突然想起的那一小截蜡烛头,带回了小小的影子人,也唤醒了“我”曾经儿时的记忆。这位久别重逢的影子人,给病中的母亲带来了安慰,却使已上中学、不再年幼的“我”,忽然感到若有所失,又感到一阵惶惑和愧疚。

    当我们还沉浸在这若有所思当中,故事到了最后的半段,转眼间,主人公的儿子已经三岁了。小家伙似乎有哭不完的委屈,整天整夜地哭,哪怕摆出各式各样声光电的玩具,哪怕带他去游乐园参加各种游艺,都无法令他满意。

    唯有母亲,沉静地走回房间,挂起白色幕布,关掉电灯,点亮了红蜡烛。在熟悉又遥远的童谣中,头戴毡帽、身背柴禾的影子人,又晃晃悠悠地从烛光里走出来,走向了“我”的儿子,也走进了“我”的记忆,给他带去了真正的欢乐,也唤醒了“我”温馨美好的童年记忆。

    故事的时间跨度从“我三岁”到“我儿子三岁”,贯穿了“我”的整段成长。与其说影子人代表着“我”难忘的那段童年记忆,不如说“我”真正难忘的是慈母的恩情。“红蜡烛和影子人不仅属于孩子,也属于我,属于我的妈妈”。影子人游戏,仿佛跨越时空一般,串起了三代人的情感,将人生阅历不同、年龄跨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三代人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作者这样的设计和安排,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无论是哪一代人,都能被唤醒自己童年最温情的时光。

    我的父亲曾为祖父母写下一首诗,这么多年过去,每当读起,总会让我哽咽涕零。

    你也会想起

    小时天未亮就走山路去上学

    因害怕一座坟山

    她送你到几里开外

    如今再走过这座坟山

    你仍然会哭

    不再因为害怕

    而是因为

    她就躺在那里

    记得幼年时,总喜欢缠着祖母还有父亲在被窝里讲述各种山精鬼怪的故事,一边害怕得瑟瑟发抖,一边意犹未尽地钻进被窝。那聊斋中的狐仙,那专盗幼童的偷子娘娘,那画皮中的恶鬼,那半夜山林中偶遇的没下巴的退伍士兵,还有祖父母亲身经历的“山林遇鬼”,让我至今难忘那段又刺激又心惊的时光,更难忘的是,祖母和父亲宠溺的笑容和温暖的怀抱。

    长大后,重返故乡,路过村子前的坟山,有时白天也不禁冷汗涔涔。父亲笑着对我讲述了自己童年时期祖母一直送他走过几里外的山路再返程,就是为了陪伴他走过这座阴气森森的坟山。

    巧合的是,祖母也曾对我讲过这段经历,尤其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母子俩撑着破旧的油纸伞,在电闪雷鸣中向前赶路。孩子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不停地问着:娘,你怕吗?母亲在哆哆嗦嗦中将孩子的身子搂得更紧,不怕啊,有娘在呢。记得祖母对我讲述这段回忆时,眼中泛着泪花说,怎么会不怕呢,但你爸那时那么小,我怎么能害怕呢?如今,回想起才明白,那时的她不过也才二十多岁的年纪呀!

    如今的我,每逢回老家都一定要去坟山。因为就像父亲诗中所说,如今再去,依旧会哭,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她就躺在那里。那些儿时带给我恐惧和失眠的鬼怪传说,如今却让我期盼真有魂灵带她入我梦来;那座曾经总令我胆战心惊的森冷坟山,如今却成为能让我宁静安心的地方。

    《影子人》的烛光,让我在这个温度骤降的小雪之日,内心翻涌起一片暖意,似乎又看到明年清明,那座山头已刚草木返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子人》的烛光,三代人的温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zv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