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会出现辅政大臣?动态不一致性告诉你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辅政大臣?动态不一致性告诉你原因

作者: 胖猫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19-06-19 17:13 被阅读0次

    高家的健忘症:动态不一致性

    北齐在历史上是奇葩的国家,从开国皇帝高洋到末代皇帝高纬,几乎都以特有的荒谬和暴虐而闻名。仔细研究史料会发现,他们还有一个家族遗传病——健忘症。让我们从高洋说起。

    高洋即位初期尚且能够整顿吏治、操练士卒,继续把柔然等北方民族打得服服帖帖,而其统治后期——当然,他总共也就当了十一年的皇帝,所以这个后期是要打折扣的——则骄奢淫逸,醉酒暴虐,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曾经大醉之后杀了自己喜欢的一位薛氏嫔妃,后来突然又后悔了,于是把这位嫔妃的大腿骨做成琵琶,在宴会上公然弹唱:“佳人再难得”95;他曾经逼奸自己死去的亲哥哥高澄的老婆,遭到母亲娄氏的斥责,于是一怒之下要把母亲远嫁柔然,后来估计是酒醒了,觉得之前太过分来找娄太后道歉,结果娄太后余怒未消不搭理他,他又一急掀翻了娄太后的胡床,把老太太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酒色伤人,此话对高洋来说断然不假,长期沉湎于肉欲和暴饮暴食的高洋在三十一岁的时候便油尽灯枯了。因为幼子高殷还很小,他担心弟弟高演会对自己的儿子不利,一代枭雄,临终的时候还是没有对自己的兄弟下得去手,只是对高演说:皇位夺了也就夺了,但是一定要留我殷儿一条命啊。

    而在自己的兄长死去仅仅一年,记忆力极好的高演没有忘记自己皇兄的嘱托,果然发动政变夺了自己侄儿的王位,而又过了一年,高演却不幸地患上了健忘症,慧眼独具发现侄儿在秘密谋反,而谋反是罪在不赦的大罪,于是高演真的做了一回演员,扮演诸葛亮挥泪斩侄儿。

    平心而论,高演虽然有上述演出经历,但是其可能是高家皇帝里相对最正常的,在位期间少有劣迹,劝课农桑,整兵讲武,政治上也一改从高欢到高洋的政府积弊,从谏如流,为人又聪明练达,一时之间北齐的国力蒸蒸日上。

    可惜仅仅过了两年,二十七岁的高演便因坠马受伤严重,眼看着又要撒手尘寰。高演临终前,估摸着自己的儿子也很小,又有一个野心勃勃的长广王高湛在虎视眈眈,如果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多半历史又会重演,于是高演直接跳过了自己的儿子,传位给了弟弟高湛,临终前也给弟弟写了一封遗书,大致意思就是皇位我都直接给你了,我的妻儿也没什么罪过,就给他们一个好去处吧。自然,高湛也忙不迭地答应了下来。

    过了三年,高湛也很不幸地患上了健忘症。他看到天上的彗星,有人说这是“除旧布新”之象,于是就怀疑到自己的侄子也就是高演的儿子高百年头上来了。正巧高百年习字,喜欢写“敕”字,高湛更是深信不疑,把高百年叫到皇宫,先让左右把他打得遍体鳞伤,然后亲自下令斩杀,埋在花园里了。

    齐国这几代健忘的皇帝,他们的病因在什么地方呢?从权谋上,我们自然可以说这是政治的残酷性,也可以说是皇权对人性的扭曲,等等。在经济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来描述它,称为“动态不一致性”。

    当高演和高湛还未接过皇位的时候,对他们来说最优的选择当然是承诺绝不伤害先皇的后裔。很明显,若当时一口拒绝,绝望而垂危的皇帝到底会做出什么事情,就不是还只是王爷的他们能够控制的了,但是一旦自己继承了大位,并且有一段时间来稳固自己的位置、清除先皇的影响,那么自己的侄子就成了潜在的最大不安定因素,此时,最优的选择便是杀掉侄子以除后患。所以,我们所期望的社会最优状态——成熟而年长的君王接替了哥哥的位置,而幼年的侄儿也可以做一个太平王爷终老的局面一直没有出现。

    相反,面对这种动态不一致,南朝的皇帝大都采用了断然的措施。在刘裕所建立的宋国治下,大多数皇帝即位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理由罗织罪名,把自己的手足都杀光——事实上因为皇帝总是嫔妃众多,所以子嗣也众多,总是杀了一茬,当了一届安稳的皇帝,又生出来一大堆亲族,于是下任的皇帝又有得杀了……在南朝,我们看到的往往不是兄终弟继杀侄儿的故事,而是继位之后就灭自己老爸家满门的另一种奇景。

    深层次来看,动态不一致性来自缺少承诺的可信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兄终弟继的情况下,有时父子之间也有政见不和或者利益相悖的,儿子在父皇活着的时候百依百顺,自己亲政之后改弦更张。那么对于由于皇位更替带来的动态不一致性,有没有解决办法呢?在政治上,很多皇帝都做出了尝试,给出了一些不完美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辅政大臣

    辅政大臣一般都是在朝廷上有影响有权力、震得住台面的老臣。有这些老臣在场,记得先皇帝说过的话,那么对现任皇帝就造成了现实的压力,可能会迫使现任皇帝履行承诺。

    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如果现任皇帝很有能力,辅政大臣一般是斗不过皇帝的,可能很快就被废掉乃至被杀;如果现任皇帝没有能力,辅政大臣则又很可能变成下任皇帝。

    方案二:垂帘听政

    如果继位者是亲儿子,那么现任皇帝的老婆(或者妈妈)自动成为皇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可以对继位皇帝施加压力,保持政策的一致性,从安全系数上讲,这种方法比辅政大臣要高。

    缺点是,垂帘容易撤帘难,因为太后(太皇太后)和皇帝是母子(祖孙),皇帝要想亲政的阻力也很大,并且皇后(太皇太后)也有自己的私人利益,比如外戚等。西汉初期的吕太后和窦太后就是例子。

    方案三:遍封诸侯

    这个方案简而言之就是皇帝一家亲,现任皇帝把自己的其他儿子和兄弟都封到外地去做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王爷,这样后任皇帝迫于压力,总该听话了吧?

    缺点参见西晋八王之乱。王爷之间都和皇帝沾亲带故,一有点机会,个个都想坐那把龙椅。

    事实上,因为皇权缺乏约束,在位者理论上是无法迫使下任皇帝去承诺一定做什么的。无论当时答应得多么好,之后总有后悔的可能,尤其是当这种后悔还能给后任皇帝带来显而易见的益处,比如消除隐患时。

    而上面这些不完美的替代方案,无一例外都引入了第三方监管。这个第三方必须有实力对现任皇帝形成一些压力,才能部分解决这一问题。所以第三方的干预和制约,是解决动态不一致性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会出现辅政大臣?动态不一致性告诉你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ak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