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适者生存。自然界的进化让动物得到适应生存的眼睛、翅膀、爪子以及行为方式,企业也是通过成败来进化它们的行为方式,比如管理方式、产品策略、企业文化、制度流程等。企业在生态体系中不断进化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所以从长期来看,企业的任何行为方式都是精巧的实践进化的结果。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描述了腾讯如何在中国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下如何生存、成长和壮大的。作者吴晓波是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作家,这本书中有很多材料来自第一手采访内容、当时的媒体报道以及公司年报,内容丰富详实,能感受到作者在这本书中表现出的诚意和努力。
这只在最初几年差点夭折下来的小企鹅,用18年的时间进化成为食物链中的最顶端猎食者。
一、管理团队的进化
在创业5人团队中,马化腾、徐晨晔、张志东和陈一丹是深圳大学的同学,侧重于技术。他们意识到这个团队缺乏销售能力,于是拉来当时是在深圳电信数据局下属公司任市场部经理的曾李青。这5人团队是腾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004年,高盛的刘炽平帮助腾讯在香港上市的后,被邀请加入腾讯。负责战略投资的刘炽平运用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在腾讯股价低迷时,通过股票回购建立投资者信心;通过收购将腾讯的触角伸向网络游戏,强化网络增值服务,逐步构建以游戏、门户、增值业务为核心的主营业务,摆脱对“移动梦网”这种奇生虫业务的单一依赖。
2006年,腾讯在与MSN的生死战中胜局已定的情况下,诚恳邀请MSN的技术负责人熊华明担任CTO,同时将熊华明的旧部郑志昊和殷宇也收归门下,日后分别担任社交平台和即时通信部门的副总裁,及时将这些微软的技术精英吸纳到自己的队伍中。
从腾讯引进的这些国际高端人才发挥重要作用看,腾讯不但表现出对优秀人才强大的吸引力,也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包容性。
刘炽平在腾讯拿到的薪水要比高盛少2/3,刘炽平当时开玩笑地说,“也许哪一天,腾讯的股票会上涨100倍哩!”
张小龙自己也不太明白腾讯为什么要收购Foxmail。马化腾曾说过,“Foxmail的体验做的特别好,我们自己也做,发现怎么都做不好。”马化腾是因为通过Foxmail这个产品看到产品背后的人,对持有相同产品理念的张小龙惺惺相惜。所以马化腾可以允许张小龙团队呆在广州,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张小龙用QQ邮箱和微信来回报这种信任。
二、产品的进化
腾讯经常被人诟病为模仿和抄袭者,但是一个模仿和抄袭者为什么能总是能笑到最后?最根本的原因是腾讯总是能抓住用户的核心需求,它能更好地适应生态系统。“亲近用户,体验第一。”“小步快跑,试错迭代。”这些产品开发原则,以及快速的执行力让腾讯比竞争对手获得更强的进化能力。
1999年,模仿ICQ的OICQ上线,腾讯大大缩减软件体积,并将好友列表和内容存储在服务端,而不是客户端。这些创新适应了中国当时网速慢,大部分人在网吧、机房上网的现状。迅速在已经进入中国多时的ICQ以及其他类似产品中脱颖而出,在不到10个月时间里,OICQ的注册用户就飙升到100万。
2002年,QQ推出群聊功能。这是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中的一个突破性创造。将传统的一对一关系链升级为多对多的交叉型关系链。
2003年,QQ秀将QQ从一个单纯的通信工具,蜕变成一个有虚拟人格、自己的价值观及族群规范的虚拟世界。
2004年,在与MSN的大战中,QQ提升传输文件的速度、支持断点续传、推出QQ网络硬盘和互动空间等一系列功能,摆脱了被定位于闲聊和搭讪工具的低端形象,获得商务用户的青睐。
2008年,大胜MSN后,QQ的市场份额升至80.2%。至此,在即时通信领域,已无人能够撼动QQ的地位,除了2011年横空出世的微信。
QQ的不断微创新是怎么做到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文化。
马化腾每天像普通用户一样,使用自己产品,并且经常到论坛、博客、RSS订阅等这些地方潜水,倾听不同的声音和反馈。
马化腾用发邮件的方法推动产品的不断迭代开发。开发QQ空间时,马化腾与开发团队之间的邮件往来超过2000份。QQ邮箱改版,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马化腾和开发团队来往了1300多封邮件。腾讯员工经常在凌晨3、4点钟收到马化腾的邮件。
腾讯的内部赛马机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旦做大,独立成军”。微信就是赛马赛出来的,当时腾讯内部同时有其他团队在开发类似产品。张小龙是这样理解赛马机制的,“对于一个新产品,可能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毕竟我们能够抓住这样一个机遇更重要,而不是说怎么样花费资源更重要。从腾讯的企业文化来看,从来都有内部赛马的机制,它让企业保持了一种面对竞争的紧张性。”
三、进化中的困苦和挣扎
2000年左右,因为不盈利,马化腾寻找买家想将公司卖掉,心里价位是300万人民币,至少被6家公司拒绝。
2003年之前,腾讯尝试通过会员制、广告、企业服务、QQ号注册收费、Q币等各种方式来盈利,均不成功。其中QQ号注册收费立刻引来网易泡泡、雅虎通等一批竞争者,幸亏马化腾迅速觉醒。
2005年,曾经的拯救者中国移动迫使腾讯降低SP业务分成比例,2006年更是推出飞信业务,让腾讯的支柱业务遭受灭顶之灾。幸好腾讯已经在QQ秀和游戏方面已经做好准备,否则就像TOM在线、空中网、掌上灵通一样成为生态进化中的牺牲者。
2007年,腾讯的跟随者51.com的注册用户数达到1亿,和QQ空间持平,推出QQ的外挂软件彩虹QQ,成批从腾讯挖走技术人员。腾讯奋起反击,甚至采用了法律手段。最终51.com由于管理团队内讧以及战略失误而导致功归一篑,腾讯躲过一劫。
2010年,360推出“扣扣保镖”,对QQ进行监控和拦截。在这个命悬一线的时刻,腾讯不惜绑架用户,让用户在360和QQ两者之间必须只能选择一个。腾讯成功保护了自己,但也付出负面舆论的代价。
从腾讯一路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互联网企业像生态系统的个体一样,在环境变化和竞争中消失和沉沦了。腾讯胜出了,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总有胜出者,只是这个胜出者恰好是腾讯。腾讯是这个环境的最适合生存者。
四、进化的终点在何方?
在2017年这个时点上,腾讯已经进化的非常强大,QQ和微信的活跃用户分别都超过8亿,这样的网络优势构筑了宽阔的护城河。腾讯通过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社交增值服务、在线支付和云服务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即使我们拿着望远镜也看不到其竞争对手在哪里。
低调的马化腾对微信的成功谦虚地说只是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站台票。
2012年,马化腾问科技预言大师凯文•凯利,谁将会成为腾讯未来的敌人?凯文•凯利说,“在互联网世界,即将消灭你的那个人,从来不会出现在一份既定的名单中。”
凯文•凯利在他的著作《失控》中说,“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工仿真界,通过将生物投入恶劣而变化多端的环境都能产生更多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就是这样,通过残酷无情地对待生物个体,保证了整体呈现多样性而又有生生不息,因为总有更能适应环境的胜出者。商业社会也是如此,所以不难理解腾讯这样已经占领绝佳制高点的巨头还是如履薄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