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930984/baedaa27040ac825.jpg)
贪婪原本不是病,而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存本能。因为资源永远不够,为了明天不至于饿死,今天就得多吃多占。
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合情合理,但如今已经物质极大丰富了,按理说人们应该不那么贪了才对。然而亿万年的演化已经将其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基因里了,贪婪变成了一种病。
有人贪财,有人贪色,还有人贪玩儿,有人贪吃。明明已经够了,却还是收不住手继续要。结果事情就会往相反的方向走。
人们为什么会如此贪婪呢?因为焦虑,因为恐惧。怕错过这村没这店,总要把什么东西攥在手里才心安。
好吧,这个话题有点儿大,我还是说说我自己吧。
我是贪婪的,特别是在未知的事情上,总想知道得再多一点。也是那天在一个学习群聊天,说到各人在网上订阅课程的事。我就说我在“得到”也订阅了很多课程。只是订得太多,样样都没有学好。
我说我这是“贪”病,难治。一位热心的群友就回复说,“贪”的背后是“懒”,而且这懒还隐藏得挺深,不易察觉。
这话让我像被电击了一下,顿时感觉满脸发烧。我这么勤奋,竟然说我懒?仔细想了想,还真是。
有的朋友可能知道,得到的课程本着为用户节省时间的考虑,配备了反复打磨的音频。听当然比看省力,更重要的是爽。所以我慢慢也就不看了。
音频播放速度是均匀的,不会因为你不理解就放慢一点,很多知识点就在无形中错过了搞懂的机会,就算反复听也没有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应该是用整块的时间来阅读,碎片时间听音频。
而我为贪图这个“爽”,反过来用大部分时间来听。听的时候感觉懂了很多,听完却啥也没记住,输出更是无处谈起。
为了弥补这种缺憾就去订阅更多课程。这样恶性循环就形成了。贪多嚼不烂,嚼不烂就显得少,觉得少再贪更多。
这个过程看似勤奋,实则很懒惰,像猴子掰苞米,只学不想。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因为焦虑、因为恐惧。那么人恐惧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未知。说白了还是知道得不够多。
人起初的无知,是真正的无知,是真的饥饿。这时候狼吞虎咽是必要的。
一个真正饥饿的人,“吃相”不会好看。等他的胃里面慢慢有一些食物的时候,就有可能学会慢慢品尝“食物”的味道。
见多才能识广。有了见识才可能有品位,有了品位就才知道取舍,知道排序。学习、做事知道轻重缓急效率就会提高。这是一个越来越好的过程。
“饥饿”的感觉其实挺好,有饿感才有食欲,不过吃相可以优雅点。多谢朋友的点醒,我才有了这许多的感悟。学习的路艰难曲折,学习的路上也有美丽的风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