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想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比如我,为什么不是生在唐朝,也不是生在清朝,不是生在1868年,也不是生在2068年,而偏偏生在1968年?这究竟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如果是偶然,那么,在人类历史的几千年时间里,甚至在生物史上的上百万、上千万年的时间里,任何一件偶然事件的发生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到我的出生这一偶然事件的发生。那么,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就真得与我无缘了吗?我不相信。如果是必然,那么又究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
以前,我还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把人的出生到死亡比喻成一段光明,把出生前和死亡后比喻成在黑暗的管道中穿行。如果说说死亡之后,将陷入一年、两年、一百年、二百年以至无限久远的沉寂,这一点还好理解,这是往后推。如果往前推,在出生前的一百年之前,我们知道——假如可以知道的话,在一百年之后自己将出生,站在一千年之前,我们知道,在一千年之后自己将出生。假如时间没有起点,可以一直往前延伸,这样,站在无限久远的某点上,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自己永远不可能出生,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明明白白地,我们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在这里我得出了以两个结论中的一个:(1)时间是有起点的; (2)我们只是生活“现在”。
关于第二点,我的想法是,其实无所谓过去和未来,一个人只是生活在“现在”,并且永远生活在“现在”。以前存在于历史课本,以后,存在于人们的想象和预测。那么现在以前呢?以前其实还是“现在”,现在以后呢?以后还是“现在”。就象是一部电影,在不同的地方上映,而每上映一次,就“生活”一次。
当然,每一次“生活”,自己都会认认真真,以为这就是唯一的一次,其实并不是。于是唐朝的人就一次次生活在唐朝,演绎着唐朝的故事。清朝的人就一次次生活在清朝,演绎着清朝的故事。但是,这样好象有点不太公平,幸福的人就总是幸福,不幸的人就总是不幸。
今天看到一篇《参考消息》上的文章,证实——其实永远不可能证实——我的想法有些道理,最起码有人和我持同样的想法。美国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朱利安·巴伯提出,时间并不存在,他说:我们生命的每一瞬间实际上都是永恒的。
其它一些理论暂切不提,下面是他的一些主要论点:
1、我们生活一个没有时间、运动以及任何形式变化的宇宙中。
2、宇宙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刻只不过是包含着处于许多位置的许多物体。
3、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些宇宙中每一个可能的结构,都是独立并永恒存在的。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穿越时间的宇宙中。相反我们——或者我们具有细微差别的许多形态——同时生活在众多静止、永恒的画面中,这些画面包括任一时刻出现在宇宙中的每件事物。巴伯将这些可能的静止结构中的每一个都称为“现在”,每一个“现在”都是完整的、独立的、永恒的、不变的宇宙。我们错误地认为这些“现在”稍纵即逝。而事实上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永远持续着。因为“宇宙”这个词似乎太小了,无法包括所有可能的“现在”,巴伯便为之造一个新词:柏拉图尼亚。这个新词是用来纪念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他认为现实是由永恒不变的形式组成的,尽管我们通过感官所感受的物质世界好象在不停地变迁中。(看到这里,我就将人生想象成了一卷电影胶片。电影看起来是连续、连贯的,但胶片却是一幅幅静止不动的画面。一个画面、一个片断过去了,其实并没有消失,它还在胶片上,还可以拿出来继续上映。果然,正面也看到了“胶片”这种说法。)
4、巴伯将自己对现实的看法比喻成一条电影胶片。每一帧代表一个可能的“现在”。其中可能包括几株野草、蓝天白云、朱利安·巴伯、《发现》杂志迷惑的撰稿人,以及许多遥远的星际。但是,没有什么任何一帧中有运动或变化。而这些帧胶片——过去和将来——在过卷之后并不会消失。
当然,内容不止这些,关于量子力学、相对论,不是象我这种普通人可以理解的,姑且不记。物理学家提出某些想法,不是凭空而来的,往往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经过一定的计算。如果只是闭门造车,那么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理论物理学家”了。
但是,我还有疑问,如果人生总是在上映同一出戏剧,也太乏味了吧?另外,还是开始那个问题,也欠公平。连人这么复杂的生物上帝都可以安排得那么合理,这些问题,他老人家应该也能想到吧?还有,如果把现实比喻成胶片,那么这个胶片有多长呢?最初是什么样子?如何开始,最后又将演绎到何时呢?说到底,又回到了起点,好象没有时间还是不行。
关于这个理论,这篇名为“时间并不存在”的文章的副题写道:这一理论是否成立,还需要时间来判断。看上去颇有幽默感。但是,如果上帝没有安排这一片断的话,那么我们也就永远得不到答案了。
网友评论